典藏病例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

作者:刘红兵刘轲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颅底组

前言

鼻腔鼻窦肿瘤及相关疾病因解剖位置关系,常易累及颅底、眼眶,其解剖结构复杂,肿瘤类型多样,治疗极具挑战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颅底团队长期致力于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翼腭窝肿瘤、颞下窝肿瘤、颅底肿瘤、咽旁间隙肿瘤、复发性鼻咽癌及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工作,我们将系列推出相关典藏病例、诊疗前沿、手术精讲等相关内容,与耳鼻喉科同道分享交流,携手共进!

病例介绍

1.病史:患者男,60岁

2.主诉:右耳耳鸣耳闷5年余,流清涕半年余

3.现病史:患者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耳鸣、耳闷,呈持续性,伴右耳听力下降,无耳流脓、眩晕、头痛,多次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出现流清涕,左侧鼻腔为甚,自诉无鼻塞、鼻痒、嗅觉减退及头痛

4.查体:双侧外耳道通常,双侧鼓膜完整,右侧鼓膜内陷明显,右侧鼓室内可见积液;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向左侧偏曲,双侧下鼻甲黏膜稍肿胀,双侧中鼻道见半透明荔枝肉样新生物,中鼻甲黏膜稍水肿;鼻咽部黏膜光滑,未见明显新生物

5.辅助检查:外院电测听显示右耳气骨导差20dB。

?耳内镜检查:分泌性中耳炎(右)

?电子喉镜检查:鼻息肉(双)

耳内镜检查

双耳鼓膜完整,右侧鼓膜内陷明显,右侧鼓室可见积液

电子喉镜检查

左侧鼻腔

右侧鼻腔

鼻咽部

声门

副鼻窦CT平扫

右侧鞍旁见类圆形占位,中央稍低密度,周围环形稍高密度,可见残留骨质密度影,大小约32?46mm,邻近骨质吸收变薄,建议MRI平扫+增强扫描

颅脑MRI平扫+增强

右侧中颅窝鞍旁见一大小约34mm?40mm?47mm肿块,信号混杂,T1、T2均呈等低高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边缘包膜呈稍长T1短T2信号,肿块边界清;肿块无强化,边缘包膜呈明显强化

颈部至颅底CTA

中颅窝右侧鞍旁可见无强化稍低密度影,边缘可见少许钙化影,边界清晰,邻近骨质受压变薄,邻近颈内动脉受压内移

术前诊断

?右侧鞍旁、中颅窝底良性肿瘤(表皮样囊肿?神经鞘膜瘤?动脉瘤血栓机化?),右侧分泌性中耳炎,双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拟行鼻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经翼突入路)+双侧鼻息肉切除+双侧鼻窦开窗术+右侧鼓膜切开置管术

手术经过

切除右侧下鼻甲

切除右侧鼻腔外侧壁,显露上颌窦后壁

开放右侧蝶窦腔

磨除上颌窦后壁骨质,显露翼腭窝

切除翼腭窝软组织,显露翼突骨质

处理颌内动脉出血

(标记处)

充分显露翼突骨质

磨除翼突骨质

磨除蝶窦外侧壁骨质

显露中颅窝底肿瘤

沿肿瘤包膜磨除肿瘤周边骨质,充分暴露肿瘤边界

切开肿瘤包膜后,可见大量豆渣样物

清除豆渣样物,显露岩骨段颈内动脉

清除囊内病变后可见中颅窝底塌陷

(星号标示处)

切除部分囊壁,清除囊内病变,充分向鼻腔开放引流

术后情况

?术后病理:(颅底肿瘤)表皮样囊肿。(双侧鼻息肉)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0%背景炎细胞。

?术后诊断:右侧鞍旁、中颅窝底良性肿瘤(表皮样囊肿),右侧分泌性中耳炎,双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术后MRI

讨论分析

?表皮样囊肿在颅底为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珍珠瘤或胆脂瘤,是神经管闭合时外胚层残留包埋形成的。病灶匍匐式钻孔生长,多为囊性,囊壁为鳞状上皮呈同心圆排列,内容物为固态胆固醇结晶、蛋白及其他脂类成分,不含毛发、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物。CT表现为脑脊液密度,MRI上表现为T1WI上病变比脑脊液的低信号略高,T2WI又比脑脊液的高信号略低,无强化,少数仅边缘强化。需与蛛网膜囊肿和囊性神经鞘膜瘤鉴别。

?神经鞘膜瘤沿着神经生长,其诊断通常直接依赖于脑神经的解剖走行。这类肿瘤可起源于任何脑神经,但是中颅窝最常见的是三叉神经鞘瘤,动眼神经鞘瘤少见,展神经和滑车神经的鞘瘤就极为罕见。通常,Meckel腔和半月神经节会受累,并且沿着颅底的神经孔道和裂隙生长,进入眼眶和颅外的软组织内。MRI上表现为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呈等到高信号,大的病变常含有囊变和坏死区呈混杂强化。

?动脉瘤是一种具有膨胀性并易于与该区肿瘤混淆的常见病变,应注意任何组织学检查进行之前需排除动脉瘤的可能性。影像特点变化较大,取决于栓塞的程度和管腔的通畅程度。巨大的颈内动脉瘤使海绵窦扩大并使其侧壁向外膨隆,如果长时间作用,动脉的搏动可以造成海绵窦侧壁形态重塑。CT上,大的通畅的动脉瘤不易诊断,因为病变与强化的海绵窦混杂在一起,而且可以与其他强化的肿块如脑膜瘤混淆。动脉早期或CTA成像有利于区分动脉瘤和海绵窦本身。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表现为低密度的病变伴有强化环,部分血栓化的动脉瘤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的混杂密度的团块影,伴有强化的结节代表瘤腔,边缘钙化比较常见,反映了硬化的动脉斑块。MRI上,通畅的瘤腔表现为流空信号,涡流则表现为多种多样的信号强度。动脉瘤中血栓化的部分依据其出血的阶段不同,表现的信号强度也呈多样化。根据所处时期不同,血栓内血液的降解产物按照离心的方式层状排列,早期的血栓含有正铁血红蛋白通常见于紧邻瘤腔的部分,陈旧的血栓含有含铁血红素,位于动脉瘤的周围。

?结合此病例影像学特点:T1、T2均呈等低高混杂信号,肿块边界清;肿块无强化,边缘包膜呈明显强化。从MRI增强扫描上肿块无强化,可与神经鞘膜瘤相鉴别;CTA成像无强化环及强化结节表现,肿块将颈内动脉向后推挤,MRI增强也无病变周边高信号环及典型的动脉搏动伪影表现,这些影像学表现上可与动脉瘤相鉴别。

手术入路

1、耳科颞下窝入路:经典颞下窝入路typeA、B、C型,其包括了外耳道盲袋封闭、岩骨次全切、面神经前移位、乙状窦和颈内静脉填塞结扎等核心技术,可有效处理岩骨段颈内动脉、颈静脉孔区周围病变。

2、神经外科侧方入路:包括以翼点入路为代表的前外侧入路,以乙状窦后入路为代表的后外侧入路,以岩前入路、岩后入路、岩前后联合入路等为代表的侧方入路。

3、鼻内镜入路:包括经翼突入路、经上颌窦入路、经口入路。蝶骨翼突起于蝶骨体与蝶骨大翼交接处下方,分成翼内板和翼外板。翼内板和翼外板的前上部融合,下部分离形成翼切迹,与腭骨锥突连接。翼内板和翼外板之间称为翼窝,为翼内肌的起始处。鼻内镜入路优点在于不损伤听力、颜面部无切口,但手术操作仍有许多困难,要求手术操作者磨除翼突时应十分熟悉翼腭窝、颞下窝的解剖结构。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yf/12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