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眼睛出现这几种异常,可能是眼眶疾
划
重
点
眼眶的应用解剖
眼眶的形态
为四边锥体形骨性深腔,开口向前、向外,尖向后、向内。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骨构成,成人眶深40-50mm。
眼眶疾病及特点
眼眶疾病是包括眼眶的炎症、肿瘤、外伤、血管畸形、先天异常以及全身病的眼眶改变在内的一组疾病。眼眶病介于眼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之间,病情复杂,诊断相对困难
眼眶是一个狭小的解剖间隙,神经、血管和肌肉密集,位置深在,解剖层次不清。眼眶疾病不同于眼内疾病,后者可以通过检眼镜直观的检查,需要通过临床体征结合影像检查加以诊断。
眼眶影像学综合分析
眼眶病三大诊疗手段:超声、CT、MRI
B超主要用于判断病变内的声学性质,区分肿瘤的类别,以及肿瘤和视神经、眼外肌的关系
CT用来确定病变的空间位置,对眼眶解剖结构的描绘更加逼真。MRI优越的软组织分辨率使眶内组织更加清晰可辨
总结: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MRI,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MRI优于超声。眼眶骨性病变如眼眶骨折的诊断中,CT优于MRI
眼眶病的分类
炎症:急、慢性炎症、寄生虫性炎症、炎性假瘤、IgG4相关眼病(以IgG4增高为特征的特殊炎症)等
肿瘤:眶内原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
外伤:软组织损伤、视神经损伤、骨折、异物等
内分泌:如甲状腺相关眼病
血管畸形:原发性主要是静脉曲张,继发性为颈动脉海绵窦瘘等
先天异常:各种先天性囊肿,如皮样囊肿,畸形等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
仅次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常见突眼病,男女患病基本相等,好发于青壮年,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眼眶病,感染学说、免疫学说
临床观察发现10%-15%的患者伴发全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抗自身眼外肌蛋白的抗体
激素治疗有效支持该学说
典型表现为疼痛、肿胀、复视
CT分型:肿块型、泪腺炎型、肌炎型、巩膜周围炎和视神经周围炎型、弥漫型
甲状腺相关眼病
也称Graves病,临床上有眼睑退缩、上睑迟落等一些典型体征。主要CT征包括: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厚、脂肪垫扩大,其中以眼外肌肥厚最常见。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外肌肥厚特征为以肌腹梭形肥厚为主,边界清楚。
眼眶良恶性肿瘤
CT检查:球后肌锥内类圆形高密度占位
术中切除肿物组织大小约2.0x1.7x1.2cm,包膜完整,病理:海绵状血管瘤
眼眶恶性肿瘤--呈浸润性增长,肿瘤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
眼眶骨折定义及发生机制
定义:是眶部挫伤所致的眶壁特别是眶下壁或眶内壁骨折,眶缘保持完整,同时伴有软组织嵌顿以及典型临床症状的一种单纯的眼眶外伤病症---摘自宋国祥眼眶病学
发生机制:液压理论---年由Smith和Converse最先提出,外力作用于眶前部软组织,致眶内压力突然增高,一部分被眶内软组织吸收,按液压传递原则,眶内压力导致眶壁最薄弱的部位发生骨折。眶壁筛骨纸板最薄,眶下沟后部也较薄,是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而使软组织嵌于骨折处或嵌入上颌窦或筛窦以内。
眼眶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眼眶骨折在外伤中的比例
眼外伤已成为我国单眼盲的首位原因,眼外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眼表挫伤(0.95-2.48%),第二位的是眼眶骨折(0.58-2.37%)
致伤因素:格斗外伤,交通事故,运动损伤
年龄段:20-30岁最高,其次30-40岁
男女比例:4.43:1
眼眶骨折临床表现
骨折后可立即出现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睑肿胀、视力下降和睑皮下出血等症状
1周后水肿消失,出现眼球内陷、复视及患侧面部麻木
三周以后出现永久性眼球移位、眼球内陷、复视
眼眶骨折的手术适应症
视觉障碍性复视持续存在,无明显改善
2mm的眼球凹陷
即使尚未发生明显的眼球凹陷,但CT显示眶壁骨折范围较大,超过眶壁面积的50%,或骨壁移位超过3mm,均提示将发生晚期眼球凹陷
外伤后不可缓解的眶下神经支配区麻木,CT显示下壁骨折累及眶下神经沟
眼球移位明显,影响外观
手术指征
较小的骨折,引起内直肌或下直肌嵌顿从而导致眼球运动明显障碍,复视的应尽早手术
相反,骨折范围较大的病人可以等待较长时间,将手术推迟到明显内陷时,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术后3-4周手术)
不到50%的眼眶壁骨折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眼眶骨折修复材料: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
白色多孔结构,植入体内后1-3周组织和血管长入空隙内,随着材料的血管化,其硬度和韧度逐渐增强。可塑型,无排异现象。1cm3可改善眼球突出度0.8mm
眼眶骨折修复材料:钛网与Medpore的复合材料
钛是已知金属中组织相容性最好、性质最稳定、重量最轻的金属,可用钛钉固定,实现更稳定的解剖复位,尤其适合下壁、内壁联合骨折的患者
眼眶病与眼整形眼眶肿瘤--皮样囊肿
眼眶病与眼整形眼眶肿瘤--淋巴瘤
眼眶病与眼整形--炎性假瘤
专家介绍
点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