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角化囊肿直接影响颜值
危害
可致面部畸形,骨折。易复发,还可能恶变。
牙源性角化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的良性囊性肿瘤。曾称牙源性角化囊肿,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年将其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多发生于青壮年。
1
临床症状
初期无自觉症状。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可形成面部畸形。肿瘤周围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压迫可造成眼球移位,产生复视;使牙松动、移位。
2
典型症状
1.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升支。2.肿瘤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肿瘤进一步发展,表面骨质变得很薄,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觉,可发出羊皮纸样脆裂声。若肿瘤将表面骨质吸收殆尽,则扪诊有波动感。肿瘤周围骨质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3.大多向颊侧膨胀,也有部分向舌侧膨胀,穿破舌侧骨壁。4.上颌骨角化囊性瘤可进入上颌窦和鼻腔,导致邻近器官压迫移位并出现相应症状,如上颌窦上壁受压可使眼球移位,产生复视,影响视力。5.肿瘤区域及邻近的牙可受压,根周骨质可吸收,使牙松动、移位。6.角化囊性瘤可伴缺牙或多生牙。若肿瘤区域牙松动脱落或被拔除,拔牙创内可见皮脂样物质。7.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多见。
3
其他症状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又称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可有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也可称为“角化囊性瘤综合征”。
4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刮除囊壁后用苯酚或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
2.手术治疗
要求手术刮除更彻底。以消灭子囊,减少复发。必要时还可考虑在囊肿外围切除部分骨质。若病变范围太大或多次复发的角化囊性瘤,应考虑将颌骨连同病变的软组织一起切除,原则上同期植骨。
3.其他治疗
刮除囊壁后,也可加用冷冻疗法。
日常护理
保证生活、工作、起居正常、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适度锻炼,勿过劳。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忌烟限酒。
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