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小谈rdquo鼻窦炎
门诊常有患者会询问:“鼻子里能看到一个粉色的豆豆,怕是得了“鼻豆炎”了……其实,此“豆”非彼“窦”,汉语博大精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鼻腔内我们通常能看到的“豆”,大多是下鼻甲,属于鼻腔内的正常结构,鼻窦却是大家闺秀,深藏不露,直观检查往往只能在其门外徘徊,而不能深入其中。那么,鼻窦炎是怎样的表现,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鼻窦炎呢?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鼻子里的“小窦窦”。
划
重
点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鼻窦炎概述鼻窦炎乃指鼻腔中之黏膜肿胀及发炎的病症。鼻窦乃脸部骨骼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内充满著黏膜。
有许多不同的刺激原会造成鼻窦炎,鼻窦可能发生于鼻伤风后,但并非全是如此。细菌、病毒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
出现鼻窦炎的因素有哪些?1、急性鼻窦炎
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和或病毒感染。
2、慢性鼻窦炎
①急性鼻窦炎转变而来。
②阻塞性病因:如鼻息肉、鼻甲肥大、鼻腔结石、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等。
③牙源性感染:上列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部毗邻,易成为牙源性慢性上颌窦炎。
④外伤和异物:如外伤骨折、异物存留或血块感染等,导致慢性鼻窦炎。
⑤鼻窦解剖异常:不利于通气引流。
⑥全身性因素。
鼻窦炎的分型急性鼻窦炎
1、卡他期:即急性卡他期鼻窦炎。窦内黏膜早期短暂贫血,继之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亢进,分泌物为蜜黄色或无色。
2、黏膜化脓期:即急性化脓性鼻窦炎。黏膜水肿和血管扩张加重,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等变化更显著,分泌物为黏液脓性。
3、在急性炎症的极期或其后,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并发症。其炎症可侵及骨质或经血道扩散至骨髓、眼眶或颅内,如发生窦壁骨炎、骨髓炎、颅内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儿童。
慢性鼻窦炎
1、慢性卡他性鼻窦炎:黏膜水肿剧烈者可形成局限性隆起或息肉。分泌物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少数呈浆液性;病程久者在分泌物中可出现大量胆固醇结晶。
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上皮层可能出现区域性缺损及肉芽形成。分泌物呈脓性。按其上皮层及固有层变化的特点,又可分为如下诸型:乳头状增生型、水肿型、纤维型、腺体型、滤泡型。
症状1、单或双侧持续性鼻塞
2、脓涕多
3、嗅觉减退,闻不到气味
4、鼻涕向后流入咽喉及下呼吸道,致咽痒、咽痛、咳痰
5、头疼或局部疼痛
6、突然发热或全身不适
治疗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需要尽早到门诊就诊,行鼻部检查,观察鼻腔的分泌物、解剖结构是否异常以及是否有新生物如鼻息肉等等。与此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病程建议患者行鼻窦CT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综合评价后,对于急性鼻窦炎、较轻的、病程较短的慢性鼻窦炎我们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生素、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以及鼻内血管收缩药物。对于CT等检查提示较重的、或伴有鼻腔息肉的鼻窦炎,可能就需要接受手术来进行治疗了。术前、术后同样也需要使用上述药物来配合手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术后,坚持用药、鼻腔冲洗以及规律随诊仍然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鼻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通过内窥镜的视野,可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恢复的功能性手术,达到依靠鼻腔及鼻窦的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治愈鼻窦炎的目的。
鼻内窥镜鼻窦开放微创术优势1、纤维鼻内镜视角多、视野广、视线可折射、可将病变组织放大数倍、图像非常清晰,便于观察。
2、手术完全在鼻腔内进行,创口小、痛苦小、手术彻底及术后不易复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
3、图像直观,缩短了手术时间。
4、能清晰显露鼻腔、鼻窦深处隐蔽部位的病变,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粘膜功能,建立良好的鼻窦开口、通气和引流,大降低了手术的危险性和盲目性,是现代功能性的治疗。
如何预防鼻窦炎?(1)纠正不良习惯:保护好鼻毛和鼻粘膜,克服用手挖鼻、拔鼻毛、剪鼻毛等不良习惯。
(2)定时起居,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3)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粉尘、有毒物质的侵害。
(4)经常给自己的鼻子洗洗澡:早晨洗脸时,可用冷水清洗几次鼻子,可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
(5)按摩迎香穴:以双手中指或食指来回按摩迎香穴(在鼻翼外缘的鼻唇沟凹陷处),按摩此穴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鼻病。
(6)感冒后及时治疗,可以预防发展为鼻窦炎。
编辑:小爬
审稿:刘涛、莫灿
咨询
地点:医院外科大楼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