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岁孩子各年龄段认知的心理特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能分别在认知、人格塑造两方面帮助我们,更好、更清楚地理解进入学龄期的孩子。

据研究,人的主要性格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方法不当可能会事倍功半,因此,家长们在这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家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整理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纪孩子(6-18岁)的认知心理特征及父母沟通重点。

1、小学阶段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6-1岁),他们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慢慢增强,但抽象能力仍较为有限。

而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6岁到青春期),他们在努力学习各种文化技能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无能感。

小学一年级

认知特征: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孩子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依赖老师。

沟通重点:此阶段,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和孩子谈谈他在学校感到不习惯的地方,针对性引导他做出相应的转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

认知特征: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强。

沟通重点: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

认知特征:孩子普遍会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沟通重点:伴随人际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增加,他们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无能感,进而不安。

小学四年级

认知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心理特征: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些小的困难很可能引发孩子的不安,从而干扰他的学习。

沟通重点: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认知特征:孩子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仍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ys/106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