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及压力监测
桡动脉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通常选用左侧桡动脉。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桡动脉搏动。由于此动脉位置浅表、相对固定,因此穿刺置管比较容易。此外,腋、肱、尺、股、足背和颞浅动脉均可采用。桡动脉穿刺置管前需常规进行改良Allen试验,以了解桡动脉阻断后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支分流是否足够。
适应证
1、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移植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各类休克患者。3、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4、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5、需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6、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7、在采血困难时,需用此法获取大量血标本。8、需通过动脉压力波形获得诊断信息的患者。9、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禁压证
1、改良Allen试验阴性者、
2、穿刺部位附近存在感染、外伤者、
3、凝血功能障碍或机体高凝状态者、
4、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者、
5、合并血管疾患如脉管炎等的患者、
6、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的患者、
操作
患者常采用仰卧位,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穿刺者位于穿刺侧,患者手臂平伸外展20~30°角,手掌朝上,手指指向穿刺者,将纱布卷放置患者腕部下方,使腕关节抬高5~8cm,并且保持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状态。穿刺时将穿刺者左手的示指、中指、环指自穿刺部位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示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的“靶点”。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0.5cm即第二腕横纹处。三指所指线路即为进针方向。
直接穿刺法确定动脉的搏动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动脉旁皮内与皮下注射局麻药或全麻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桡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依据患者胖瘦程度而异,一般为30°~45度角,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压低穿刺针并再向前推进2~3mm,针芯仍有回血,略退针芯,仍见持续回血可向前推送外套管,随后撤出针芯,此时套管尾部应向外搏动性喷血,说明穿刺置管成功。
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左右(撤出针芯无回血即可),然后撤出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时无阻力感且持续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2、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3.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菌肝素水冲洗动脉(或用无菌肝素水加压至mmHg持续冲洗),发现凝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4.测量取血时应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入,要立即排尽。5.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凝血块,挽救肢体。并发症及处理
1、血栓形成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2、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穿刺置管成功后拔除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3~5min。
3.感染一般保留3~4d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炎症表现时,应及时拔除。
相关阅读?
气管插管术(经口明视)
分娩镇痛相关解剖
腋神经阻滞术
腰部硬膜外隙神经阻滞术
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如果您发现此文的资源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并将立即删除。由于个人能力水平有限,文中错误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一直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