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鸣,快速找到高位置
沈湘教授说:“哼着唱好处很多,在练唱时多练哼鸣不仅能够找到‘吸着唱’的感觉,还能得到腔体打开之后声儿在腔儿里振动的感觉。”
哼出来的声音一定要柔和,不能有挤卡的声音,更不能感到嗓子眼儿有劲儿,完全把声音哼在上面的鼻咽腔和后面的咽管里。
最重要的是哼鸣容易得到真假混声的感觉,如果在高音区里能把声音轻松自如地哼出来,当然是带哼鸣的声音。那么,哼多高,开口就能唱多高,而且,唱的高音绝没嗓儿。
练习要领:
一、用小腹平静地吸气。
二、哼唱时,寻找上、下的通气感。守在鼻咽口上方往上吸气,下头守在腰的两侧往下吸,中间在胸口往下叹气——“两头吸,中间叹”。
三、发声时,感觉混着气儿的声音贴着咽壁“吹”向鼻咽腔的“小瓶口”。找到这种感觉发声,很容易得到头腔共鸣位置和深呼吸支持的稳定状态。
四、在“吸”的感觉支配下,整个腔体呈“虚张”之势,在腔体里“找气儿,不找劲儿”,气息越通畅,音色越明亮。
五、记住“哼鸣”的共鸣感觉,将它带进开口音和咬字吐词的发声中,能使演唱变得极为轻松、省力。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
“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目的是加强气息的流动,获得松弛的声音。
在巩固哼鸣练习一和哼鸣练习二的基础上,改变我们的姿势,加强对气息的控制与保持能力,巩固发声具体要求和唱歌的姿势一样,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前后分开半步,重心略靠后。哼鸣时双手叉腰体会气息和力量在腰部的扩张感觉。
哼鸣的要求与练习一和练习二相同,在哼鸣时发单音延长音的同时,想象清楚地“唱”出阿拉伯字母“”的名称。目的是在闭口哼鸣的时候,使喉头随着这五个字母的发音作适时地调整,虽然很细微却对喉头适应这个五个字母的变化,和稳定喉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扎实地掌握了哼鸣的方法,稳固了哼鸣时身体的各个发音体之间的力量支点,习惯了正确的发声用力方向,和气息的控制与保持,发声对我们来说将变得相对容易多了。哼鸣是发声的基础,是一切美好声音的启门。
《嗓音解剖》解释产生嗓音神秘而复杂的原理。声音训练师和学生、声乐教师、专业歌手和演员,以及任何对嗓音原理感兴趣的人均可以从中学习嗓音解剖知识和发音原理,帮助科学有效提高歌唱技巧等。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