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耳鼻喉,防范不能少,打赢疫情攻坚战

共同战疫

年2月2日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将再次开始,这也是病毒再次传染暴发的新时机;而医院作为人流量巨大、病人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一旦有不知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者无明显症状的新型医院就诊,无论对于其他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潜在而巨大的感染风险。

除了发热门诊、呼吸科之外,耳鼻喉科也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耳鼻喉科医务工作人员,避免感染病毒之后再传染他人,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做好全面的个人防护,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为什么说耳鼻喉科也是感染的高危科室?

1、初期症状难以鉴别(感冒、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难以鉴别)

图片来自:丁香医生

2、医患近距离接触,检查时直接面对上呼吸道。在进行耳鼻喉科检查时,患者需要摘下口罩,而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在近距离对患者进行检查时,由于患者张口、咳嗽或者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直接面对医务人员,从而加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概率。

3、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时更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在进行耳鼻喉专科检查时,患者需要摘下口罩来进行鼻腔、口腔及咽喉检查,比如在进行鼻内窥镜检查的时候,可能刺激患者鼻腔粘膜,导致患者忍不住打喷嚏;在做喉镜检查时,镜子接触到咽喉部粘膜,引起患者的咽反射,导致患者不由自主的干呕、咳嗽。无论是咳嗽还是喷嚏都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医务人员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1、问诊先行!

问病史时主动询问患者:

最近2周内是否有疫区旅行、居住或途经?

最近2周内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

您接触的家人亲戚朋友有无上述情况?

有无其他可疑不适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您是否正处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

问诊是门诊就诊的第一步,做好问诊筛选出来可疑的病例,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自己,这同时也是对病人的爱护。

通过问诊如果发现有曾去过疫区或接触过从疫区回来的人员,可以筛选出部分高危病例,在询问病史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沟通语气和技巧,因此问询病史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步!

2、了解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可以通过勤洗手、戴手套和帽子、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来隔离预防;戴口罩不仅可以预防喷出的飞沫进入空气中,还可以减少病人张口、打喷嚏时飞沫喷溅到身上。对于耳鼻喉科的医务工作者来说,由于近距离直接面对患者上呼吸道,门诊可戴N95防护口罩。进行鼻内镜和喉窥镜检查操作时病人口腔、鼻腔以及气道的分泌物很有可能直接喷射到医生的脸面上,佩戴N95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及穿隔离衣就很有必要。

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洗手,最好加上漱口、洗澡、洗鼻孔、洗耳朵、滴眼睛这些全面的清洗。根据年收治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的医务人员的经验,加强全身部位的清洗可以有效清除诊疗时沾染的病毒,降低感染的风险。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SARS的病原体类似,而且都是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也类似,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鉴防护SARS的成功经验来防护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内镜检查防护要求

3、改善工作环境,做好防范消毒

无论再怎么做好个人防护,只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过的地方,空气中就很可能会残留一些病毒,尤其是在比较密闭的门诊环境中,这些病毒就可能附着在门把手上、键盘上、桌椅、检查用具上,在不经意的时候被我们接触。因此需要保持诊室房间的空气流通,并且在诊疗结束后进行消毒,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对地面、门把手、桌椅、键盘鼠标等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充分灭活残存的病毒。

病毒最可怕之处在于我们肉眼看不见它,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感染到它,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接触到的,像这种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病毒就更加要小心了,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希望各位耳鼻喉科的同仁都注意保护好自己!要相信:春节都过了,春天还会远么?

衷心的祝愿我们耳鼻喉科的医务工作者在此次的疫情攻坚战中都能平平安安!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耳鼻咽喉资讯

及《耳鼻咽喉资讯》旨在为广大耳鼻咽喉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ys/11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