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与牙周组织术式的选择标准从垂
翻译审核:牙齿刺客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涯小秘书授权哦!
本文约
字
阅读预计
5
分钟
这是高预知性牙周外科处理的第92篇文章
“种植与牙周组织
—
术式的选择标准——从垂直骨量进行分析
3级病例垂直骨量5~6mm,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植入种植体(病例23)
▲图41-1,2
图41-岁,男性。初诊时的全景X片。希望通过种植治疗恢复口腔功能。
图41-2保留上颌最后方的磨牙并将其作为义齿的基牙,其余上颌牙均无法保留,因此进行拔牙处理。
▲图41-3
因垂直骨量为5~6mm,所以在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植入种植体(3级)。插图为上颌骨侧壁开窗,提升上颌窦黏膜的示意图。
▲图41-4,5
图41-4向上颌窦内推压开窗部。由于前方部位的骨组织充足,因此按一般方式植入种植体。
图41-5剥离上颌窦粘膜时使用的sinuslift用套装。
▲图41-6,7
图41-6将骨移植材料填充进上颌窦内的同时植入种植体。
图41-7用非吸收性膜覆盖骨移植材料,用钛钉固定膜。固定时可以使用种植专用手机,在低速模式下钉入钛钉。
▲图41-8
图为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植入种植体的示意图。
▲图41-9,10
图41-9上颌窦底提升术后14个月,进行二次手术时通过开窗部位采集进行了骨移植手术部位的骨组织,并对其进行了组织学评定。
图41-10使用螺旋钻采集取得的牙槽骨碎片。
▲图41-11,12
图41-11组织学观察。可以看到有类骨质形成(箭头处)。骨组织重建较为活跃的时期。骨髓内没有炎症反应。
图41-12组织学观察。在所有的骨陷窝内有细胞,出现新生板骨。没有类骨质层,存在骨吸收现象与骨沉积现象,从而确认骨组织再生。
▲图41-13,14
图41-13从腭侧采集游离龈移植瓣,并在颊侧进行FGG(游离龈移植),以达到在种植体周围获得充足角化龈的目的。
图41-14治疗期间的上颌右侧侧方照。获得了足够宽度的角化龈。
▲图41-15,16
佩戴最终修复体时的上颌右侧、左侧的侧方照。通过游离龈移植使种植体周围获得角化龈的同时,牙龈也增加到一定厚度。可以进行既美观又便于清洁的修复治疗。
▲图41-17,18
图41-17向上颌窦内推压开窗部。由于前方部位的骨组织充足,因此按一般方式植入种植体。
图41-18剥离上颌窦粘膜时使用的sinuslift用套装。
4级病例垂直骨量0~5mm,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再植入种植体(StagedApproach)(病例24)
▲图42-1,2
图42-1术前。
图42-2使用球钻在牙槽骨面上形成沟槽,要注意过程中不能破坏上颌窦黏膜。
▲图42-3
剥离上颌窦黏膜,充填骨移植材(自体骨+FDBA)。
▲图42-4,5
图42-4使用钉子固定GBR膜。
图42-个月后,形成了坚硬的牙槽骨。
▲图42-6
植入种植体(二段式种植)后。
▲图42-7,8
图42-7术前的X光片。
图42-8植入种植体后13个月(上颌窦底提升术后2年)。
▲图42-9
佩戴最终修复体后1年4个月。
[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种植治疗的临床成功标准]
·种植体无松动
·种植体周围无X光透明区域
·无疼痛和感染
·修复的部位发挥功能
·牙槽骨吸收没有恶化
下期预告
推送时间:(每周一、周四10:00pm更新)
/06/26
上颌窦底提升术使用的骨移植材料
往期回顾
影响到牙周组织的牙位异常
牙位异常时的牙周外科处理-牙根接近
牙位异常时的牙周外科处理-倾斜牙
牙位异常时的牙周外科处理-接触点异常(一)
牙位异常时的牙周外科处理-接触点异常(二)
顾及牙周组织的正畸治疗目标
成人正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点
成人正畸中牙周病学上方面的顾虑
骨组织形态异常(适应再生疗法的情况下)
正畸治疗中需要注意的牙周病学方面的问题
正畸治疗后应该注意的牙周病学方面的问题(一)
正畸治疗后应该注意的牙周病学方面的问题(二)
PAOO: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
种植治疗和牙周治疗的关系(上)
种植治疗和牙周治疗的关系(下)
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获得时期与方法(上)
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获得时期与方法(下)
GuidedBoneRegeneration(引导骨再生技术)
No.7—X线片的局限性及CT的有效性(上)
种植体植入与GBR的时间分类(下)
GBR的失败及其对策
SinusLift(上颌窦底提升术)(上)
SinusLift(上颌窦底提升术)(下)
术式的选择标准——从垂直骨量进行分析(上)
点击“阅读全文”有惊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