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
鼻窦
(一)概念:是围绕鼻腔,藏于某些面颅腔骨和脑颅骨内的含气空隙,一般左右对称,共有4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内衬薄层粘膜于鼻腔相遇。
注:各鼻窦的发育进度不一致,初生儿只有上颌窦和筛窦,到三岁时额窦和蝶窦才开始出现,各鼻窦形状,大小随着年龄、性别和发育状况而有所不同。
(二)按照鼻窦的解剖位置和窦口所在部位,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前、后组鼻窦的临床意义:前组鼻窦患化脓性炎症时,可见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患化脓性炎症时,脓液常下流而出现于嗅裂和鼻腔后上部。
(三)上颌窦:居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最大者,平均容积约13ml。15岁时窦的大小几与成人相同。分为
1、前壁
2、顶壁(眶下壁)
3、底壁:注:上颌牙槽突,与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仅一菲薄骨相隔。故上述牙齿的牙根感染可波及上颌窦,引起牙源性上颌窦。
4、内侧壁:上方有上颌窦开口,通于中鼻道。
5、后外侧壁。
(四)筛窦:以中鼻甲附着处为界,分为前、后组筛窦。
注:位于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呈蜂房状。每侧约有10个左右不规则的小气房。前组开口于中鼻道,后组开口于上鼻道,外侧壁为眶内侧壁,菲薄如纸,称纸样板。
(五)额窦
注:为于额骨内,左右各一,其发育程度因人而异。额窦开口于窦底内侧,借鼻额管于中鼻道相通。
(六)蝶窦
注:位于鼻腔后上方的蝶骨体内,前壁有蝶窦腔开口,通于窦筛隐窝.
鼻腔的生理功能1清洁作用一鼻毛阻挡、黏液毯粘附杀菌、喷嚏
2温度调节作用一黏膜血供丰富
3湿度调节作用一分泌液
4嗅觉功能
5共鸣作用
鼻窦的生理功能
尚无定论辅助呼吸、共鸣减轻头重、缓冲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