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乳此美例MDT会议第二十一
新的学术理念需要传递,诊疗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健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年06月02日,由拓麦平台承办的网络会议乳此美例-MDT云讲堂如期举行。此次会议由,医院张剑教授、上海医院李群教授、上海交通医院朱莉菲教授3位大咖带领的MDT团队,医院秦文星教授相继进行乳腺癌科研进展分享及病例分享,为您带来最前沿的医疗咨询。
带队大咖
张剑教授医院李群教授上海医院朱莉菲教授上海交通医院讲题:Abemaciclib的MonarchE研究介绍讲者:医院张剑教授团队,王磊苹教授王磊苹教授目前CDK4/6抑制剂主要包括Palbocichb、Ribocicib和Abemacicib三种类型,ASCO大会上的Meta证实CDK4/6抑制剂延长PFS和OS。monarchE研究中,Abemacicib联合内分泌治疗用于HR+,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显著改善了IDFS,HR=0.;(95%CI,0.to0.;p=0.)。研究观察到:2年IDFS率的绝对改善为3.5%(monarchE+ET组92.2%Vs单用ET组88.7%)。各预设亚组均呈现一致的显著获益。基于研究所得数据,monarchE研究表明,Abemacicib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以预防乳腺癌的早期复发,并可显著地降低远处复发(远处转移)风险,高达28.3%,远处复发风险降低最突出的部位是肝和骨。安全性特征与monarchE既往研究的数据一致,通过止泻药物和剂量调整,腹泻可以得到有效管理。PALLAS研究是一项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vs单纯内分泌治疗用于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随机III期临床研究,初次分析中,有67%的预期事件发生,在II-III期HR+/HER2-乳腺癌患者中,单纯ET治疗相比,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加入Palbociclib并没有延长iDFS;在临床病理亚组分析中,包含一个临床高风险队列,没有发现哪些患者人群可以从辅助Palbociclib治疗中获益(尽管受限于目前发生的事件数量较少);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相比,在接受辅助Palbociclib治疗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新的毒性,同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基本一致。讲题:ESMO乳腺癌进展讲者:医院,秦文星教授秦文星教授ADAPT-TP研究结果表明,在仅12周的治疗后早期达pCR与结局改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尽管pCR率显著提高,但T-DM1+ET相比于T+ET未显示出DFS及OS差异,很可能是由于所有non-pCR患者及大多数pCR患者接受了标准化疗。T-DM1+ET组(即使不进行进一步的化疗)治疗12周后pCR者的5年DFS高达93%,该结果或可支持未来的前瞻性研究在特定的HER2阳性早期BC患者中豁免化疗,总的来说,ADAPT-TP研究证实早期pCR指导HER2+早期BC降阶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ASCENT研究是一项SacituzumabGovitecan(SG)对比医生选择的方案(TPC)治疗既往经治转移性TNBC的随机、III期研究,ASCENT研究是首个靶向Trop-2的ADC药物用于既往经治mTNBC的III期研究,相比医生选择的标准化疗方案,SG取得显著获益。SG耐受性良好,毒性可管理,安全性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这项随机、ASCENT研究证实了SG可被考虑作为既往经治、mTNBC的新的治疗方案。SG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在HR+MBC患者包括新辅助和辅助阶段的早期治疗的疗效评估研究正在进行中(TROPiCS-02)。IMpassion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在ITT人群中,同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pCR达到了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提升(+16.5%,p=0.)(57.6%VS41.1%)。阿替利珠单抗+化疗(白蛋白紫杉醇/AC)的安全性情况同已知的个体研究药物相一致。不论患者PD-L1状态如何,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1I-III期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获得了有临床意义的pCR结果,且安全性可耐受这种新型的联合治疗方案为存在巨大未被满足需求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优的治疗方法IMpassion研究预设最终OS分析的OS成熟数据显示,OS统计学显著性获益的边界值在ITT人群中未被跨过,阻止了进一步正式评估;在PD-L1IC+人群中观察到有临床意义的OS获益;最终OSHR0.67(95%CI:0.53-0.86),中位OS绝对改善为7.5个月;PD-L1IC+人群的OS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期分析中的OS一致;第一次中期分析OSHR0.62(95%CI:0.45-0.86),第二次中期分析OSHR0.71(95%CI:0.54-0.93)。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A+nP仍保持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研究结果支持A+nP作为PD-L1IC+转移性TNBC一线治疗的积极收益风险比。IMpassion研究是一项紫杉醇+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转移性TNB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初步结果为,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并未显著改善PD-L1+转移性TNBC患者的PFS,研究的未达主要终点。没有证据表明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可以带来额外的OS获益(次要终点)。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的安全性与单药已知的安全性保持一致。IMpassion研究与IMpassion研究(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结果明显差异的潜在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索。病例分享
讲者:医院张剑教授团队,陈力教授陈力教授病史介绍患者,女,61岁。主诉:发现右乳肿块近一年来诊(首诊时间.05)查体:右乳内侧肿块约4*4cm,右侧腋下可触及5*4cm肿块,余(-)。既往史及家族史:阴性。月经史:已绝经。.05右乳空心针穿刺:浸润性导管癌,ER(+,95%,强),PR(+,15%,强),HER2/Neu(1+),Ki-67(+,20%)。ECT,腹部B超及胸片等其他检查无异常。诊断右乳癌,cT2N2M0,IIIA期,LuminalB型诊疗经过.06-.09予以紫杉+顺铂*4方案新辅助化疗。4疗程后,右乳肿块缩小(约3cm),疗效评估PR,右侧腋下大小约2cm的融合肿大淋巴结。.09.06本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右乳内上象限单个病灶,病灶大小:4*3*1.8cm;IDC,脉管癌栓(+)。LN2/13,ER(+)(95%,强),PR(+,15%,强),HER2/Neu(1+),Ki-67(+,15%)。术后诊断:右乳癌,ypT2N1M0,IIB期,luminalB型。术后辅助治疗术后EC方案4疗程,放疗25次,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03.25胸部CT:附见肝脏占位,结合腹部检查。.03.31腹部MR:肝右叶占位,考虑转移。(肝右叶见一T2WI稍高信号结节,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约23*27mm)。.04.11PET-CT:1.右乳癌术后,肝右叶转移。2.左侧上颌窦慢性炎症;左侧锁骨上小淋巴结,未见FDG代谢增高,随访;(右叶低密度灶,大小约2.6*2.2cm,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max=12.6)。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04.18我院行腹腔镜下肝右前叶肿瘤切除+胆囊切除+肠粘连松解。术后病理:(肝右叶肿瘤)腺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临床病史,符合乳腺癌转移,肿瘤大小2.8*2.5*2.5cm。CK19(+),CK20(-),CK7(+)。GATA3(+),GCDFP15(+),Hep-1(-),Mammaglobin(-),MUC1(-),ER(+(强,10%)),PR(-),HER2(2+),Ki-67(40%)。FISH(-)。HER2信号数平均值/细胞核:2.4;3.CEP17信号数平均值/细胞核:1.5;4.平均HER2信号数/平均CEP17拷贝数的比值:1.6。补充报告(.07.11):本切片中肿瘤细胞内HER2基因信号有一定异质性,90%肿瘤细胞中HER2/CEP17约1-4/1-3,平均约2.4/1.5≈1.6,应判为(-),无扩增;另10%肿瘤细胞内HER2/CEP17约4-12/1-3,平均约6.35/1.55*4.10,呈HER2(+),有扩增状态。请结合临床与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一线治疗及随访.04至.09.20氟维斯群治疗。.05.17腹部MR:肝右前叶肿瘤切除术后,术区包裹性积液形成,请随访。肝左叶、双肾小囊肿同前。肝门小淋巴结同前。.09.20腹部MR:肝右前叶肿瘤切除术后,术后残腔较前缩小;肝脏新见多发强化结节影,考虑转移,请结合临床随访。(T2WI肝脏新见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较大者约14mm)。.05.1腹部MR二线治疗及随访.10.15开始Palbociclib+依西美坦,2疗程。.12.07腹部MR:肝右前叶肿瘤切除术后,肝脏多发转移较前增多、增大,请结合临床。肝门部散在淋巴结较前稍大,请随访。(T2WI肝脏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较前增多、增大,较大者约21mm)。.12.07腹部MR三线治疗及随访.12.14-.04.22白蛋白紫杉醇+GEM化疗6周期,两周期疗效评价SD。四周期疗效评价PR。六周期疗效评价SD。.01.22腹部MR:肝脏多发转移瘤,部分较前缩小。肝门部散在淋巴结较前略缩小。(T2W1肝脏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部分较前缩小,较大者约18mm)。.03.03腹部MR:肝脏多发转移瘤部分较前缩小。肝门部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T2WI肝脏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部分较前缩小,较大者约9mm)。.05.17腹部MR:肝脏多发转移和前相仿。肝门淋巴结和前相仿。(T2WI高信号结节,边缘不清;增强后呈低强化灶,最大者约8mm)。.5.20开始卡培他滨维持。.07.18腹部MR:肝右叶术后改变同前,肝脏多发转移灶较前增大。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较前略大。(肝内多发结节灶较前增大,最大约20mm)。.05.17、.07.18腹部MR对比图四线治疗及随访.07.24-.11.20予以NVB+卡陪他滨6周期。.09.06腹部MR:肝脏多发转移灶,部分较前稍缩小。(肝内多发结节灶,部分较前稍缩小,最大约18mm)。两周期疗效评价SD.11.01腹部MR:肝右叶术后改变同前,肝脏多发转移灶,较前相仿(最大约13mm);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较前略缩小。四周期疗效评价SD.11.26HB76(-)PLT86(-)自诉乏力。.12.04开始卡培他滨维持。.03.08MR示肝内多发转移较前增大增多,椎体强化较前明显。.03.08MR五线治疗及随访.03.13起行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3周期。两周期疗效评价SD。.05.11行C3D8CBP减量。.06.19MR:肝内多发转移灶部分较前略增大。肝门及腹膜后稍大淋巴结部分较前略增大。部分椎体强化同前。.06.19MR.06.24开始白蛋白紫杉醇单药继续化疗2周期。末次:.07.24。.07.30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浸润/转移性癌,ER(+,2%,弱),PR(-),HER2(1+),Ki-67(+约10%),AR(+,90%),CD8(+约5%),FOXC1(-),免疫表型可符合乳腺来源。.08.13MR:肝内多发转移灶较前增大,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部。分较前增大。横膈前强化小淋巴结。部分椎体异常强化。.08.14精准PANEL:CCND1扩增,TP53,MYC拷贝数扩增。.08.13MR六线治疗及随访患者完善检查,经筛选符合MULAN研究入组条件而不符合排除条件。患者于.08.27已签署“内分泌耐药HR+/HER2-晚期乳腺癌精准治疗伞形研究(一项开放标签、单中心、II期临床研究)MULAM研究”项目知情同意书(第1.1版,版本日期年04月10日),于年08月27日登记入组。.08.31起行MULAN研究队列IX方案C1治疗,具体:SHR.65gd1,d15ivgtt+SHR6390mgqdd1-d21po,4周为一周期。病史经过总结
会议的最后,张剑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教授的学术分享与病例分享,让在座的各位收获颇多,Abemacicib究竟是延长风险还是真正的降低了风险后续还需要更长时间予以证实,让我们拭目以待,再次感谢各位教授的到来,期待下次再见。拓麦
拓麦直通车
直击现场贯通前沿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