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鼻日宣传一鼻内镜手术的应用
每年四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今年是全国第15个爱鼻日,主题是:呵护鼻腔,享受健康呼吸。张良主任带领耳鼻喉科年轻医生深入五大道社区,进行了健康咨询活动,营造了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收到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爱鼻日,听听专家讲鼻内镜手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因其特殊性使得我们对疾病的处理十分复杂。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手术方法。鼻内镜、耳内镜、喉内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术途径。现今鼻及鼻窦、已履行了微创原理,它的机理是彻底清除病灶,同时保留器官结构和功能,减少术中创伤、出血及降低对免疫功能的抑制,麻醉时间短,出血量少,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鼻内镜技术进展
鼻内镜手术是在直视及电视监视下根据病变的程度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的病变,尽可能地保留粘膜,同时保留中鼻甲,使鼻腔和鼻窦在微创手术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同时,鼻窦炎和鼻息肉得到根治。
应用鼻内镜诊断及治疗鼻窦炎,彻底清除病变,使鼻窦恢复足够的通气,引流通畅,而鼻窦功能基本保全良好。鼻内镜下用动力切割系统切除腺样体,术野清晰,创面光滑,手术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对成人和儿童患者同样适用。
在鼻内镜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微创手术已涉及炎症以外的疾病,如鼻神经外科及鼻眼相关外科。如应用鼻内镜行鼻及鼻窦内翻性乳突状瘤切除术、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经筛蝶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用三维CT检查结合鼻内镜诊查前颅窝、蝶鞍窝脑脊液漏患者,确诊率可达95%~%,在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及鼻窦漏,损伤组织少,直视下操作,如能准确找到漏口部位,可望一次修补成功。经鼻内手术组织损伤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颅手术。
过去行上颌窦及额窦根治术后,患者症状经常持续存在或加重,而目前发现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是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功能性鼻内镜将窦口鼻道复合体作为一整体,来解决该部位的通气与引流障碍,各鼻窦炎性病变可得到治愈。为了减少微创治疗在手术中常病灶清除不够,采用计算机系统,术腔定位,术前三维重建CT扫描,加以内镜的定位,以提供术中应用CT影像引导,联合内镜检查可以彻底根除病变。儿童由于急性鼻窦炎引起的眶内并发症应早期行鼻内镜微创手术改进鼻窦引流及通气。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现已被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所取代。鼻内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视野清晰、损伤小、定位准确、术后疗效好,尤其是具有并发症少,无面部瘢痕等优点。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治疗鼻窦炎的主流。一.术前准备:
1.进行耳鼻喉的专科检查,包括应用鼻内镜详细了解鼻腔的基本结构及病变,鼻腔局部的处理。
2.进行全身检查了解全身基本情况。
3.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并应用促进分泌物排出及激素治疗,必要时应用抗过敏治疗。
4.鼻窦冠状位CT检查,详细了解鼻窦的病变情况,以作为手术的依据。
5.常规行眼科临床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压,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
二.手术程序:
1.体位:仰卧位。
2.麻醉: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鼻腔表面麻醉。
3.手术原则: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手术原则是清除病变,保留功能,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及减少鼻内不必要的损伤。手术切除的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手术并发症:
鼻窦周围与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相比邻,如前颅底,硬脑膜,眶内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一旦发生并发症,常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鼻出血,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等。因此,重在预防。
四.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取半卧位,注意出血情况,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促进分泌物排出及激素治疗,对症治疗及体温检测。
2.术腔处理:
第一阶段:术后2周。
常规术后48小时抽出鼻腔填塞沙条,使用麻黄素收缩鼻腔,以后每日或者隔日在鼻内镜引导下用吸引器吸出血凝块及鼻腔分泌物,使各个窦腔引流通畅,另外,每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一次,连续5—7天。一般2周内痂皮可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第二阶段:术后3个月内。
原则上每医院复查一次,应用鼻内镜对术腔进行详细检查。对所有新生的肉芽及痂皮进行彻底清除,分离粘连。这个阶段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最重要的阶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三阶段:疗效维持阶段,长达术后半年以上。
每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复查一次,遵医嘱来院复诊。
因此,术后的随诊复查十分重要。尤其是初始阶段,是控制复发的重要时期。
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出诊时间
张良: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石磊: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张建中:每周四上午、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