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耳鼻喉科常见影像学习
之前有机会,或者说有短时间匆忙,但系统的学习了影像学各个系统(颅脑、呼吸、消化、生殖、骨关节等)相关的知识的灌输,能有多少的海绵样吸收、真正的临床上应用,就要靠实践了。资源有来自影像老师的有的课件,有的是网上文库、各大大的.mMDT影像学、影像三人行、医学影像园等;头颈部影像诊断;该文主要在河科大三附院影像科老师的课件上添加了上述大大的图片来源。
眼部正常MR表现
?眶壁骨质呈低信号影?眼外肌、视神经、眼环及晶状体等信号影
?玻璃体呈长T1长T2信号影?眶内脂肪呈短T1中等T2信号影
眼部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包括眼球、眼外肌、神神经、眼眶、泪腺及眼睑等形态、位置大小及密度的改变。
?1、眼球突出,常见于眶内肿瘤、炎性假瘤、眼格氏病、动静脉瘘、眶内血肿等;
?2、眼环增厚,局限性增厚见于眼球肿瘤或视网膜剥离,弥漫性增厚通常为炎性病变所致;
?3、眼外肌增厚,常为炎性假瘤和眼格氏病引起,二者区别在于眼格氏病仅表现肌腹增粗,且为双侧多条受累;
?4、球后脂肪密度增高或肿块,常见于炎性假瘤和肿瘤;
?5、视神经增粗,见于视神经肿瘤、炎症、眼格氏病和视神经挫伤等;
?6、眶内钙化和异物,CT探测敏感,定位准确;
?7、眶壁骨质改变,良性肿瘤引起眼眶受压扩大;恶性肿瘤引起不规则骨质破坏。
?8、泪腺及眼睑
眼部常见疾病诊断
?炎性假瘤
?眼部肿瘤:1视网膜母细胞瘤;2泪腺良性混合瘤;3视神经胶质瘤;4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5海绵状血管瘤
?外伤与异物:1眼部异物2眼眶骨折和视神经管骨折
炎性假瘤
临床?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病年龄10~60岁,中年男性多见
?突眼、疼痛、复视,运动障碍?经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CT表现
?眼外肌(肌腱肌腹)侵犯---内上多见?视神经增粗,眼环可增厚
?眶内脂肪炎性侵润?泪腺增大?增强扫描病变呈中度或明显强化改变
MRI表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纤维化期T1T2低信号
视神经胶质瘤
?临床表现:
1、以星形细胞胶质瘤多见2、2/3发生在10岁以下3、低度恶性,生长缓慢4、多视力损害(视野盲点)在先,眼突再后(不同于脑膜瘤)
?影像表现:
CT表现多呈梭形增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视神经管可规则扩大、多轻度强化
MRI表现T1等,T2高,强化明显;肿瘤边缘可见脑脊液信号为特点,是由于视神经周围的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现肿瘤累及球壁段、管内段或颅内段,为首选检查方法
?鉴别诊断1视神经鞘脑膜2视神经炎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特征
1多见青年,成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2生长缓慢,缓慢进展的轴性眼突,肿瘤出血时,可突发突眼3有完整包膜4病理:大血窦,细动脉,粗引流静脉
CT表现
?圆形、椭圆形,边界清,密度均匀,偶见静脉石.?“眶尖空虚征”: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眶尖低密度区存在.?“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开始肿瘤内小点状强化,随时间延迟逐渐扩大,形成较均匀的显著强化.?相邻骨质受压变薄?肌锥内间隙多见
MRI表现
?类圆形或分叶,边界清,边缘光滑?略长或等T1,明显长T2,随着TE时间的延长,肿瘤信号也随之增强?明显血管样强化,动态增强显示“渐进性强化”的特点
眼眶骨折与眶内异物
CT表现
1眶骨骨折;2眶内积气;3眼球损伤:眼球破裂表现为变形、眼
球出血;4晶体脱位、视神经挫伤、断裂;5眶内血肿;6眶内异物:
CT检查为首选,禁做MRI;异物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异物。
耳: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与外耳道构成;成人外耳道长2.5cm外1/3软骨性,内2/3为骨性;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气房;
中耳乳突炎
?急性中耳乳突炎?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
本病是中耳乳突气房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乳突炎多为中耳炎的合并症.本病为常见病,好发于儿童,病原菌为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临床上有耳痛,听力减退,鼓膜穿孔,外耳道流脓或流水,乳突皮肤肿胀,有明显压痛。
[CT表现]可见中耳及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鼓室和乳突气房内气体消失,并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有时可见液平,气房间隔骨质吸吸收,密度减低。本病临床一般可做出诊断,CT及MRI检查目的主要是了解骨质破坏的程度及颅内外并发症情况。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CT表现]
(1)单纯型:表现为中耳骨质吸收,破坏,中耳粘膜或乳突气房粘膜增厚.乳突气房间隔及周围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分房结构消失.
(2)肉芽肿型:显示中耳骨质破坏,并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增强后因肉芽组织富于毛细血管可有强化
(3)胆脂瘤型:表现为中耳乳突区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并有骨质破坏,CT值不能与肉芽肿鉴别,但胆脂瘤增强后不强化.另外其周围可见增生硬化.此型容易继发感染,需要做手术切除治疗.
颞骨外伤?颞骨骨折?听小骨脱位
?纵行骨折(骨折线与岩锥长轴平行):外耳道出血和传导性耳聋,骨折线
常自颞骨鳞部向外耳道后方延伸,常见听骨链移位,中耳、乳突气房密度增高
?横行骨折:少见,神经性耳聋和面神经麻痹,骨折线自后颅窝向前延伸,通过前庭、半规管、耳蜗或内听道,向前止于棘孔或破裂孔
颞骨肿瘤?听神经瘤?副神经节瘤,包括颈静脉球瘤及鼓室球瘤
?外、中耳癌
鼻和鼻窦
鼻和鼻窦常见疾病诊断
?鼻窦炎?鼻窦良性肿瘤?鼻窦恶性肿瘤?鼻部及鼻窦外伤
鼻窦炎
有化脓性鼻窦炎和阻塞性的鼻窦炎两种,前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者为鼻腔内慢性炎症或肿瘤阻塞鼻道口所致.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若一侧或双侧各鼻窦均发病者,成为全鼻窦炎。
[CT表现]
化脓性鼻窦炎:鼻甲肥大,鼻窦粘膜增厚,窦内分泌物潴留,呈现气液平面,可随体位变动,增强后粘膜明显强化.
慢性期:窦壁骨质硬化增厚,使窦腔缩小,但无骨质破坏.如阻塞性的鼻窦炎CT上表现为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窦腔密度增高,也无骨质破坏.粘膜囊肿呈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
鼻窦良性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起自鼻和鼻窦粘膜,常累及一侧筛窦和上颌窦,切除易复发,有5%~15%可恶变?鼻腔及受累一侧筛窦或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窦腔可扩大?窦壁受压变薄,亦可有窦壁骨质破坏,应考虑恶变可能?增强一般轻度强化
鼻窦恶性肿瘤
?上皮性: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等
?非上皮性: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淋巴瘤和软骨肉瘤等
鼻窦恶性肿瘤
上颌窦癌是最常见的鼻窦恶性肿瘤,占鼻窦恶性肿瘤的4/5,其次为筛窦癌,蝶窦和额窦的恶性肿瘤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属于晚期.
[CT表现]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平扫等密度,肿块较大时其内密度不均匀,肿块内有时见残存骨片.有时拌有钙化呈点状,斑块状或全钙化.增强后多不均匀强化.上颌窦癌破坏窦壁可向周围侵润,表现为局限或广泛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上颌窦癌可侵犯眼眶,筛窦,鼻腔,破坏后壁可侵犯颞下窝和翼腭窝,向上破坏颅底骨质向颅内侵犯.
咽部
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长约12cm;鼻咽:颅底至软腭下缘
口咽:软腭至舌骨水平面;喉咽:舌骨水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
鼻咽癌是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鳞癌多见,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有地区性,好发于亚洲,尤其是我国的广东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40~60岁之间。
鼻咽癌?血涕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及头痛?易向周围组织侵犯,引起视力障碍、颅神经(三叉、外展、舌咽神经
)症状?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80%?对放疗敏感;
1.鼻咽腔变形,不对称: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有时见小结节突入鼻咽腔.
2.鼻咽侧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肿块常突入鼻咽腔,使鼻咽腔不对称性狭窄或闭
塞.平扫肿块等密度,MRI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3.咽周软组织及间隙改变:肿瘤向周围蔓延,容易侵入周围软组织及其间隙.咽旁间隙受累最多见,表现为密度增高,脂肪层消失,受侵的软组织增厚肿胀,使两侧不对称.
4.鼻窦炎症:由于耳咽管闭塞和鼻窦引流不畅,常可见鼻窦和乳突炎症.
5.周围侵犯:鼻咽癌可沿神经,血管周围间隙蔓延,导致颅底骨性孔道的扩大或破坏.
6.淋巴结转移:多见于颈部淋巴结,咽后外侧淋巴结等,呈等密度,增强后可区分强化的血管断面和强化不明显的淋巴结
7.远处转移:可转移到椎体,肝脏,脑内等.
喉部
喉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其中主要为喉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
年人.男女比例为8: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空气污染,吸烟,饮酒,外伤,过度用声和病毒感染为可能的发病因素.
临床上有声音嘶哑,喉部不适,或异物感,肿瘤大时可产生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有时有咳血.病理上90%为鳞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和混合型等四种
(1).声门上型癌: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增厚或结节样肿块,呈等密度,会厌前间隙和喉旁间隙受侵,表现为低密度的脂肪消失,呈软组织密度影.此型早期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出现的晚,淋巴道转移早.
(2).声门型癌:
早期仅见两侧声带不对称,一侧声带毛造,增厚或局限的软组织结节,肿瘤易侵犯前联合,然后向对侧声带侵润,前联合厚度正常不超过2mm,超过即为受累表现,并可向前破坏甲状软骨,向后侵犯勺状软骨环勺关节,肿瘤还可侵及喉旁间隙,使脂肪消失.临床表现出现早
(3)声门下型癌:声带下气管与环状软骨之间,出现软组织肿块影,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早期仅表现为喉粘膜增厚,两侧不对称,临床表现出现的晚.
(4)混合型癌:为喉癌晚期表现,肿瘤占据整个喉腔,喉部结构显示不清,有广泛地侵润及转移征象.
口腔颌面部?造釉细胞瘤?腮腺肿瘤
包括口腔、舌、牙、涎腺、咀嚼肌、颌面部间隙及颞颌关节。
造釉细胞瘤
?造釉细胞瘤为常见的齿源性肿瘤,好发于青壮年。肿瘤来自造釉器的上皮细胞、牙周组织残余上皮。
?生长缓慢,病程长,好发于下颌骨磨牙部位。
?病理可分为实质型与囊肿型,后者又可分为单房和多房两类。
?X线/CT表现
1、实质型,较少见。由砂粒样的囊肿密集而成细小的蜂窝状影,故又称砂粒型造釉细胞瘤。
2、多房型此型多见,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分隔不匀的囊状影,状如蜂窝。瘤体内可见骨间隔,囊壁为一线状致密的硬化圈,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囊腔内可含有发育阶段的牙齿,亦可不含有。由于局部骨骼膨胀,很易向齿糟骨方向突破,使邻近的牙齿移位。
3、单房型,少见,呈单囊状,其中多不含牙,囊腔内分隔少,可见斑点状钙化影。
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90%来自腺上皮,良性肿瘤以混合瘤最多见,其次为腺淋巴瘤
?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多见
?良性为CT为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可有分叶、钙化,有强化效应;MR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影。
?恶性密度不均,边缘不清,强化明显,有骨质破坏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CT检查:
常规进行横断面扫描,层厚为5mm,先平扫后增强,正常甲状腺含大量碘,且血流丰富,平扫呈均匀性高密度,比周围软组织密度高,强化明显.正常甲状旁腺CT上不显影。
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或Grave病.前者由于碘量摄
取不足,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后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好发于20-40岁女性.临床上有甲亢症状,眼球突出,甲状腺区可听到血管杂音.
[CT表现]
弥漫性甲状腺肿呈对称性肿大,密度减低,并有均匀性强化;
结节型甲状腺肿通常为非对称性肿大,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稍低密度结节.少数出血结节呈高密度,囊变结节密度较低.可有弧形或砂粒样钙化,提示癌变可能.
甲状腺肿瘤
1.甲状腺腺瘤
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单发为主,包膜完整,生长缓慢.滤
泡细胞瘤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瘤.早期大多数无症状,约10%可恶性变.
[CT表现]平扫呈低密度结节,1~4cm大小,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可有钙化,增强后环形或结节状强化.
2.甲状腺癌
病理上分为乳头状,滤泡型,髓性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常见,其生长缓慢,预
后较好;其他各型发展快,转移早,预后较差.
[CT表现]
表现为肿块大小不一,轮廓不规则,边缘不清的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常有出
血,囊变和钙化,增强后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甲状旁腺肿瘤
是引起原发性甲旁亢的主要病因,其中腺瘤占80~90%,腺癌占0.5~4%,增生占10~15%.临床上有骨关节疼痛,肌肉萎缩,肾绞痛和血尿等症状,血钙和尿钙升高,血磷降低,是钙磷代谢紊乱所致.
[CT表现]肿瘤位于甲状腺背侧气管—食管沟内,呈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上易于血管断面和淋巴结等区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