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野外游玩兴致高,发热皮疹真烧脑
新媒体管家
作者:黄英男、金文婷
审阅:胡必杰、潘珏
一、病史简介
男,43岁,江苏人;-10-27入院
主诉:发热伴全身酸痛8天、皮疹1天
现病史:-10-20开始出现发热,Tmax39.4℃,伴畏寒、全身酸痛、乏力、纳差,自觉左侧腹股沟区疼痛,局部可及2cm大小肿块,伴触痛,否认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盗汗、头痛、关节疼痛等。
10-22外院血常规:WBC6.69*10^9/L,N88.1%,Eos2.7%;CRP20.6mg/L;予头孢替安2gqd+地塞米松5mgqd治疗2天后仍发热。
10-24胸片无殊。改用头孢硫脒治疗2天,仍无明显好转;
10-26复查血常规正常;CRP38mg/L;PCT0.ng/ml;肝功:ALTU/L,LDHU/L;腹部彩超无殊。当日患者出现全身散在皮疹,无明显瘙痒。次日至院感染病科门诊,因每天仍持续高热39.5-40.5℃,伴四肢肌肉酸痛,为明确病因,收治入院。
既往史和个人史: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及手术史;否认生食史及疫区驻留史。本次发病前数天,单位组织在苏州野外拓展训练。
二、入院检查(-10-27入院)
体格检查
T37.8℃,P68bpm,R20bpm,BP/76mmHg精神尚可。全身皮肤见散在淡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双下肢为主。双侧腹股沟区可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较大者位于左侧约4.0×2.0cm,质韧,活动度可,伴触痛明显。左侧腘窝局部红肿,中有黑色痂皮。心肺、腹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RBC4.52X10^12/L,PLTX10^9/L,WBC7.67X10^9/L,N75.0%,E0.0%,中幼粒细胞1.0%,晚幼粒细胞1.0%,偶见异淋;
ESR6mm/H;hsCRP39.5mg/L;PCT0.31ng/mL;铁蛋白.0ng/mL;IgEIU/mL;
肝功能:TB/CB8.1/4.8μmol/L,ALT/AST/U/L;肝炎标志物(-)
血培养*2次:阴性;血涂片找疟原虫:(-);肺支原体抗体、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抗原均(-);TBT-SPOTA/B:0/0。
病毒抗体:CMV、RVIgM(-),HSVIgG(-);弓形虫、CoxVB、EBVIgG/IgM(-);
ANA、ANCA(-);肿瘤标志物均阴性。
辅助检查
浅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右侧32×9mm,左侧40×11mm,CDFI见较丰富分支状血流);双侧腘窝未见明显肿块回声。
心超:未见异常。
腹盆增强CT:左肾崎胎瘤;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
头颅增强MRI:右侧上颌窦囊肿。
三、临床分析
患者中年男性,野外活动后出现高热,伴全身酸痛、皮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周血见少量幼稚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常规抗感染效果不佳;下肢皮肤有焦痂,疑似虫咬。初步考虑以下疾病:
感染性疾病:
恙虫病:由恙螨传播恙虫病东方体引起,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局部焦痂、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肝损等。外斐试验、血/焦痂处组织PCR、皮肤活检免疫荧光有助于诊断。
斑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由蜱虫或螨传播,包括伤寒、非洲、小蛛及帕氏立克次体等,均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局部焦痂,淋巴结肿大,肝损等。落矶山斑疹热由蜱传立氏立克次体导致,但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皮疹,多不伴焦痂,可伴多系统损害,症状较重,可危及生命。血/焦痂处组织PCR,皮肤活检免疫荧光有助于诊断。
莱姆病:由蜱传播伯氏包柔螺旋体引起,可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但叮咬处有特征性移行性红斑伴播撒,多伴有多发关节疼痛肿胀。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也可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但本病为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多为儿童,多有EBV抗体及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其他病毒疹:麻疹,登革热等病毒感染均可表现为发热伴皮疹、淋巴结肿大,但尚有其他临床特征,如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麻疹粘膜斑/伊蚊叮咬史等。血凝抑制试验以及ELISA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诊断。
疟疾:旅行归来发热的最主要病因,但患者旅行处并非疫区,发热无间歇性或周期性,肝脾不大,可行血涂片找疟原虫及免疫学检查以明确。
血液系统疾病:
本病也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多发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淋、幼稚细胞,必要时可行骨穿、淋巴结活检或PET/CT以明确。
药疹:
患者起病后外院曾应用抗生素,此后出现的发热皮疹不除外药疹可能,但患者皮疹无瘙痒,血嗜酸性粒细胞不高,停药后无消退迹象,不支持药疹诊断。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患者左侧腘窝处结痂,追问病史,10-18野外游玩时被虫咬伤,当时局部红肿、轻度疼痛、瘙痒不适,局部搔抓,后未予重视。
考虑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体可能大,联系上海CDC外送立克次体抗体检测。
10-28起予米诺环素抗感染,辅以保肝等对症治疗。
10-30(治疗2天后)体温迅速转平,皮疹逐渐消退,复查CRP、肝酶下降。
10-30入院时外送立克次体抗体检测结果回报:阴性。
11-06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未见。
11-06复查彩超:腹股沟淋巴结明显缩小,右侧16×7mm,左侧19×7mm,未见彩色血流。
11-07患者体温平、肝酶、CRP降至正常,皮疹消失,停抗感染,予以出院。
治疗后再次外送立克次体抗体检测结果回报:阴性。
五、最后诊断与鉴别诊断
最后诊断:
恙虫病或蜱传斑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
诊断依据:
患者野外旅行后出现持续发热、皮疹、局部焦痂、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不升高,肝功能异常,不伴明显关节肿痛,病毒抗体阴性,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米诺环素效果明显,诊断考虑恙虫病或斑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可能大。查阅国内外文献,恙虫病患者有报道外周血见异型淋巴细胞,而斑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者鲜有此类报道。故本例倾向于恙虫病诊断,但是尚不能完全除外是蜱传感染可能,包括蜱传立克次体或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
PediatrNeonatol.Jun;50(3):96-.Clinicalmanifestations,laboratoryfindingsand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北京中科医院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