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成希涉嫌强奸实习生事件,提醒
最近针对南方日报记者涉嫌强奸女实习生的事,有人问,因为这件事而强调要女生注意安全,是不是在责备妹子,帮强奸犯说话?
我同意提醒女性提升安全意识这话不错,我也不会像别的女权者说你这是“受害者谴责”。但是——
这话基本上没什么卵用。因为——以我接触到的大学妹子们,性教育的缺失,让她们根本不知道“这原来特么是性骚扰”、“原来面对性骚扰,我可以这么干!”“原来我这么干!可以判他强奸!”我大学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刚入学时候没有军训,有个迎新营。在十三天的迎新营里,学校和内地生学生会组织安排各种活动,帮助大家熟悉大学生活。每一届迎新营,学校都先把同学们聚集到一个大礼堂里,然后教大家:什么是性骚扰?还没开学典礼、还没教你怎么选课、还没上英文适应课,学校先教你:什么是性骚扰。一群人在礼堂里,灯光调暗,在巨大的屏幕上,开始欣赏性骚扰宣传片。。宣传片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学校里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比如:教授在办公室里辅导女学生,手有意无意开始搭上学生的肩膀,说一些挑逗的话。比如:校园活动,男生合照对女生搂搂抱抱。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尴尬症都要犯了,因为演员不太专业,应该就是随便拉来的学生,表演超级浮夸(普通话也不太好,看上去很努力的样子),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话题我是第一次公开观赏。可是在看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冒出念头:“卧槽!这竟然是性骚扰?”“擦咧!这也是性骚扰?”没错,一群人把一个男生抬起来,用裤裆磨大树是性骚扰;一群人在宿舍看色情图片,也是对不想看的同学造成了性骚扰。学校教育我们,这些平时看来只是“开开玩笑”、“别太当真”的事儿,都是性骚扰。放完了宣传片,屏幕上蹦出来一个巨大的电话,是我校“防性骚扰委员会”的电话。任何情况,你只要拨打这个电话,就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还可以保证隐私。此外,学校还制定了页数繁多,非常详实的相关章程规定,帮助同学免于性骚扰。——如果学校不给我们进行教育,我怎么知道那些看上去只是打打擦边球的行为是性骚扰啊。。如果学校不成立这样的机构,不制定详细冗长的处理章程,我怎么知道受到性骚扰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后来我也进了学生会,所以,这种迎新营,我连续参加过三届,这种性骚扰宣传片我看过三遍。慢慢从尴尬到感谢学校的负责。至少,如果再有人用我的裤裆磨大树,我一个电话,分分钟让你们完蛋!这是十年前(糟糕,暴露了年龄)我刚到香港读书时,香港高校的做法,你们感受下,现在内地的高校能不能做到。包括我毕业后进入现在这家外企,入职的时候也签订了厚厚的一叠文书,记得里面也有职场性骚扰的相关规定,以及匿名举报电话。当然,毕竟是企业,只是走个流程,比大学的简单很多。但就这,很多企业都做不到。甚至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还会说“我司美女多,福利好”,甚至出现“程序员鼓励师”这样的职位,简直是变相鼓励职场性骚扰。你说,什么是性骚扰,这是常识嘛,你自己多注意嘛。在火车站我们不也会提醒朋友“注意财物”么?难道这两种提醒有差别?还真有差别。财物丢没丢、什么是偷,有明确标准;看好财物应该怎么做,有大家都知道的明确操作方法:你可以把钱包放在内侧衣兜,把背包背到身前,可以用手一直抓紧手机。可你来告诉我,什么是性骚扰?应该如何注意?在哪一个环节应该sayno?怎么说?遇到了应该如何处理?打他?骂他?会不会激怒他?要不要报警?警察管不管?叫保安行不行?可以去他公司投诉么?还是去妇联?有什么求助电话?甚至——什么是常识?浮力定律是不是常识?初中里就有讲过,还经过了中考前漫长的练习和反复考试。现在随便找个初中学历以上的人,拿一道中考浮力送分题去考,有几个能保证做对?这种经过反复教育以及测试的内容,我们都不敢保证能肯定能对;我在之前列举的有关性侵犯的一连串问题,当我们在绝对安全的环境里静心思考,都未必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当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面对猝不及防毫无心理准备的性侵犯,我们怎么可以简单要求一个小姑娘“自己留意”“这是常识”,以及批评她“这都不懂?”没有实际操作方法的“请你注意”,就跟男朋友哄女生的“多喝热水”一样,没有卵用。而且,这还给你一种假象,让你以为你尽到了提醒责任——其实你啥也没干。站在高地上对别人提出要求总是容易的,比如汶川地震,大家指责范跑跑自己跑了,对学生不负责。我当然无意为范跑跑开脱。可是,如果我是范跑跑,我不想跑,我想对学生负责,我要怎么负责?我应该带着学生从楼梯间跑出去,还是躲进网上说的开间小有水管相对坚固的卫生间?我是组织学生躲在课桌下,还是蹲在桌子边所谓的“生命三角”?网上有的帖子说桌子下不安全,“生命三角”才安全,可也有的说生命三角是扯淡需要辟谣。我应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如果我瞎指挥,我是不是害了孩子?所以在日本,政府才要制定细则,指导教师和学生,碰到地震警报,要怎么处理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没有细则、制度、和解决方案,光对着被骚扰的妹子说一句“你要注意”,和对地震里教师说一句“你要负责”一样,都没有任何卵用。这次实习生强奸事件出来后,我所在的一个群里讨论,倪修智律师普法,说,女生的应对对她自己非常不利。第一、她收了钱;第二、开房时有她的身份证;第三、她主动进的酒店;第四、她出了酒店没有立即报警。每一个错误的应对,都在增加对另一方定罪的难度。我混了这么多年社会,对这些,如果不是律师普及,我一点都不懂。这不是常识,也不可能靠着个人的判断蒙对。我们怎么可能要求一个还没毕业的女生,做出法律人眼中的正确做法,让侵犯的一方收到制裁呢?所以,需要教育、需要体制、需要机制、需要社会环境。简单说一句“提醒你要注意”,我知道题主绝对是好心,但是,真的挺糟。。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