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上颌窦囊性改变的影像分类诊断及上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380030.html

在上一期内容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了上颌窦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分类诊断,那么,出现这些影像改变时可以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吗?今天,王虎教授继续和大家探讨上颌窦囊性改变时上颌窦提升术的可实施性及术式选择。

1、上颌窦囊性改变时上颌窦提升术的实施可行性(1)上颌窦黏液囊肿的生物学行为对上颌种植治疗而言是禁忌证,应在完善囊肿治疗后再决定是否可以行种植修复;(2)上颌窦区的根尖囊肿、角化囊肿也不建议直接进行种植修复,应在治疗完成并保证不会复发且骨质修复稳定后再考虑上颌窦提升术的实施;(3)潴留囊肿可以考虑行上颌窦提升术,但对于较大、甚至是有临床症状的潴留囊肿,应当谨慎制定治疗计划。2、上颌窦潴留囊肿行上颌窦提升术的方式选择

在上颌窦潴留囊肿行上颌窦提升术时,要参考常规剩余牙槽骨量及窦底形态,还应综合考虑囊肿的位置、大小、对囊肿的处理方式以及上颌窦的健康状况。那么,发生潴留囊肿的上颌窦可以选择那些提升术式呢?

(1)囊肿摘除同期行上颌窦外提升及种植体植入下图病例中,术前CBCT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窦内有一半球形阻射低密度占位影,密度均匀,无边缘组织破坏,诊断为潴留囊肿。但缺牙区牙槽嵴宽度及嵴顶距上颌窦底距离不足,因此拟行囊肿摘除术,并同期行上颌窦底外提升及种植体植入。术后CBCT显示,植入种植体三维位置良好,种植体尖端被骨粉包围,上颌窦黏膜增厚,有一定的水肿充血。1年随访检查,种植体根方有充足骨量包围,上颌窦囊肿消失,上颌窦黏膜无明显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在上颌窦囊肿存在情况下,会增加剥离上颌窦黏膜的困难度及黏膜穿孔的概率。如果计划摘除囊肿,需要要设计相应的方案对穿孔进行修补。A:种植术前CBCT显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植入位点骨高度及宽度分别为3.5mm和10.7mm;B:上颌窦黏膜下囊肿侧壁开窗术,上颌窦囊肿摘除后缝合固定穿孔部位黏膜;C:种植术后,CBCT检查发现种植体植入位置良好,上颌窦出现明显的液平面是由于出血形成的征象;D:最终牙冠修复后1年随访CBCT检查,出血和囊肿均消失(2)不摘除囊肿直接行外提升及种植体植入

对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上颌窦潴留囊肿病例,也可以采用外提升植骨的方式,直视下将囊肿分离推开后植入种植体。

A:术前诊断潴留性囊肿;B:将囊肿完整推移后,行外提升及种植体植入(3)直接行内提升及种植体植入

下图病例中植入位点所对应的上颌窦内有一囊性均质低密度占位影,对周围组织无破坏,囊肿与预计植入位点上颌窦底黏膜间存在间隙,囊肿与上颌窦黏膜连接的地方并非位于植入位点区,对上颌窦内提升的操作无明显阻碍,可直接进行上颌窦内提升并植入种植体。

A:术前CBCT上颌窦内见呈半球状的囊肿,形状规则;B:种植术后CBCT检查,囊肿的位置和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上颌窦囊性改变的类型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实施上颌窦提升术,因此术前完善的检查和分类诊断非常重要。CBCT是上颌窦的重要检查方法,其对上颌窦囊性改变的检出率远胜于全景片,可了解囊性改变的位置、大小、病变性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医生设计治疗方案。术前应对上颌窦黏液囊肿、根尖囊肿、角化囊肿、潴留囊肿等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对上颌窦积液征象要认真甄别,区别黏液囊肿和积液,同时还要区别上颌窦真菌感染和上颌窦结石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上颌窦钙化的征象与种植的关系。

王虎教授《上颌窦囊性改变的影像分类诊断及上颌窦提升术的探讨》发表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第37卷,第5期(年10月),专家论坛栏目。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zd/8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