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7.试述眶、骨性鼻腔的形态和结构?

答:●眶呈四棱锥体形。有一尖一底四个壁。尖端有视神经管口;底呈四边形,有眶上孔和眶下孔;上壁外侧有泪腺窝;下壁有眶下沟;内侧壁有泪囊窝;外侧壁有眶上裂。

●骨性鼻腔呈梨形,中间是鼻中隔(犁骨+筛骨垂直板),前为鼻前孔,后为鼻后孔,侧壁上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

8.颅侧面观、颅底外面有哪些窝和孔?

答:●颅侧面有:颞窝、颞下窝和翼腭窝(在颞下窝内侧);颏孔。

●颅底外面有:下颌窝、鼻后孔、切牙孔、腭大孔、颈静脉孔、茎乳孔、破裂孔、枕骨大孔、卵圆孔、棘孔。

9.描述肩胛骨、髋骨的形态结构。哪些结构在体表可以触及?

答:●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有两面、三缘、三个角。前面有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肩峰、冈上窝、冈下窝;上缘有喙突和肩胛切迹,内侧缘又称脊柱缘,外侧缘又称腋缘;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外侧角有关节盂。

●髋骨是不规则扁骨,中部有深窝称髋臼,下部有大孔称闭孔。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分体和翼,上缘称髂嵴,肥厚处称髂结节,前端有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后端有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内面有髂窝,下界有弓状线;坐骨分体和支,后缘有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下端有坐骨结节;耻骨分体和上下支,有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等。

●肩胛骨在体表可触及结构有:肩胛冈、肩峰、喙突、肩胛上角、肩胛下角、肩胛骨内侧缘。

●髋骨在体表可触及结构有: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上缘。

10.肱、尺、桡、股、胫骨上各有哪些关节面?

答:●肱骨的关节面有:肱骨头、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尺骨的关节面有: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头。●桡骨的关节面有:关节凹、环状关节面、腕关节面、尺切迹。●股骨的关节面有:股骨头、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的关节面有: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腓关节面、腓切迹、下关节面。

11.名词解释:

①椎间孔Intervertebral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围成。内有脊N和血管通过。

②骶管裂孔Sacralhiatus:位于骶骨下端骶角之间的裂孔,是骶管麻醉的进针部位。

③肋弓Costalarch:由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接而成。

④胸骨角Sternalangle: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⑤钩椎关节Luschkajoint: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唇缘相接而成。如过度增生肥大,可压迫脊神经导致颈椎病。

⑥翼点Pterion:位于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此处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分支通过,易损伤。

⑦颅囟Cranial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骨因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骨缝间膜较大称颅囟。如前囟、后囟等。

⑧鼻旁窦Paranasalsinuses: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

⑨翼腭窝Pterygopalatinefossa:位于上颌骨、蝶骨和腭骨之间,有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

⑩颧弓Zygomaticarch: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构成。为体表标志。

?桡神经沟Sulcusforradialnerve:位于肱骨体后面中部,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内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肱骨中部骨折易伤及桡神经。

?髋臼Acetabulum: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的体合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学

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各如何?

答:●基本构造包括:①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表面有关节软骨。②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能产生滑液。③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辅助结构有:①韧带:相邻两骨间的致密纤维束,分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②关节盘和关节唇:均为纤维软骨,关节盘可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关节唇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③滑膜襞和滑膜囊:由滑膜重叠突入关节腔称滑膜襞,可扩大滑膜面积,有利滑液分泌和吸收;滑膜膨出充填于肌腱与骨之间称滑膜囊,可减少肌与骨的磨擦。

2.关节的分类及各自运动形式如何?

答:关节按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形态分三类:①单轴关节:围绕一个轴作一组运动,包括屈戌关节(围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和车轴关节(围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②双轴关节:围绕两个互相垂直的轴作两组运动,并作环转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均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③多轴关节:具有两个以上的运动轴,可作多方向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环转运动)和平面关节(可作多轴性滑动和转动)。

3.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形态、组成、特点及运动如何?试比较其异同点?

答:●肩关节是球窝关节,由肱骨头和关节盂组成。特点包括:①肱骨头大,关节盂小,有关节盂唇;②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最薄易脱位;③腔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过。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特点包括:①有髋臼唇;②关节囊厚而坚,有髂股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等;③腔内有股骨头韧带。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肩关节和髋关节相同处:①均是球窝关节;②均有关节唇;③均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④组成极为相似。

●肩关节和髋关节不同处:①肩关节囊薄而松,髋关节囊厚而坚;②肩关节腔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过,髋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

4.肘关节和膝关节的形态、组成、特点及运动如何?试比较其异同点?

答:●肘关节是屈戌关节,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骨滑车+滑车切迹),肱桡关节(肱骨小头+关节凹),桡尺近侧关节(环状关节面+桡切迹)。特点:①关节囊前后薄而松,两侧厚而紧,有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②有桡骨环状韧带。主要作屈伸运动,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可作旋前和旋后运动。

●膝关节是屈戌关节,由股骨内、侧髁,胫骨内、外侧和髌骨组成。特点:①关节囊薄而松,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有髌韧带,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②囊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③腔内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④囊内有翼状襞和髌上囊。主要作屈伸运动,亦可旋转。

●肘关节和膝关节相同处:①均是屈戌关节;②均有三块骨组成;③均能作屈伸和旋转运动。

●肘关节和膝关节不同处:①膝关节腔有半月板,肘关节腔内无;②膝关节囊内有交叉韧带,肘关节腔内无;③膝关节囊有翼状襞和髌上囊,肘关节囊内无。

5.具有关节盘、关节唇的关节有哪些?能围绕三个轴运动的关节有哪些?

答:●具有关节盘的关节有:膝关节、胸锁关节、颞下颌关节、桡腕关节。

●具有关节唇的关节有:肩关节、髋关节。

●能围绕三个轴运动的关节有:肩关节、髋关节、胸锁关节

6.骨盆的组成、分部、性差和功能各怎样?

答:●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组成。被界线分为两部,大骨盆和小骨盆。女性骨盆短而宽,岬较平,上口圆形,较宽大,下口和下角较大(90~°);男性骨盆高而窄,岬较凸,上口心形,较窄小,下口和下角较小(70~75°)。骨盆具有支持、保护作用,女性是分娩通道。

7.脊柱的组成、形态和功能怎样?

答:●脊柱由椎骨及其连结而成。前后观呈柱状,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运动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8.名词解释:

①关节腔Articularcavity: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②关节盘Articulardisc:位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可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

③关节囊Articularcapsule: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能产生滑液。

④椎间盘Intervertebraldisc: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环;有弹性;有连接、缓冲等作用。

⑤黄韧带Ligamentaflava: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⑥半月板Menisci:位于膝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板,包括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具有适应关节面、缓冲震荡等作用。

⑦界线Boundaryline: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连接而成。

⑧胸廓Thorax:由胸椎、肋和胸骨及其连结而成。呈圆台形,有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肌学

1.胸大肌和背阔肌,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的作用有何异同?咀嚼肌包括哪些?

答:●胸大肌能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还可上提躯干做引体向上,提肋助吸气;背阔肌能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还可上提躯干做引体向上。两者相同处是:均能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均能上提躯干做引体向上。不同处是:胸大肌能使肩关节前屈,提肋助吸气;背阔肌能使肩关节后伸。

●肋间内肌的作用为降肋助呼气;肋间外肌的作用为提肋助吸气。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2.使头后仰、与呼吸有关的肌各包括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使头后仰的肌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竖脊肌、夹肌。①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②斜方肌:使肩胛向脊柱靠拢。若肩胛骨固定:一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③竖脊肌: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④夹肌: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与呼吸有关的肌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膈、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①肋间内肌:助呼气。②肋间外肌:助吸气。③膈:助吸气和呼气;增加腹压。④胸大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助吸气。⑤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助吸气。⑥前锯肌:拉肩胛骨向前;助吸气。⑦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增加腹压,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助呼气。

3.膈的位置、形态、作用如何?裂孔有哪些?

答:●膈位于胸腹间;呈穹窿形扁薄阔肌;收缩时助吸气并增加腹压,松弛时助呼气。

●膈上裂孔有:①腔静脉孔:平第八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②食管裂孔:平第十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③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4.腹股沟管的组成、内容及意义各如何?

答:●腹股沟管有四壁两口组成。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后壁是腹横筋膜,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外口腹股沟管浅环,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

●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可经此管突出,形成腹股沟斜疝。

5.运动肩关节、肘关节的肌主要有哪些?

答:●①屈肩关节的肌主要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胸大肌、三角肌。

②伸肩关节的肌主要有:肱三头肌、背阔肌、大圆肌。

③收肩关节肌的主要有: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肱三头肌。

④展肩关节的肌主要有:三角肌、冈上肌。

⑤内旋肩关节的肌主要有:大圆肌、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

⑥外旋肩关节的肌主要有:冈下肌、小圆肌。

●①屈肘关节的肌主要有: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

②伸肘关节的肌主要有: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

6.运动髋关节、膝关节的肌主要有哪些?

答:●①屈髋关节的肌主要有:股四头肌、髂腰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

②伸髋关节的肌主要有: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③收髋关节肌的主要有: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④展髋关节的肌主要有: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⑤内旋髋关节的肌主要有:臀中肌、臀小肌。

⑥外旋髋关节的肌主要有: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臀大肌、梨状肌等。

●①屈膝关节的肌主要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缝匠肌。

②伸膝关节的肌主要有:股四头肌。

7.前臂旋前、旋后;足内翻、外翻各主要有何肌参与?

答:●前臂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前臂旋后肌:旋后肌、肱二头肌。

●足内翻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足外翻肌:腓骨长肌、腓肌短肌。

8.运动拇指的肌有哪些?

答:●拇长屈肌、拇短屈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收肌、拇长展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

9.名词解释:

①斜角肌间隙Scalenusspace:位于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内有锁骨下A和臂丛通过。

②腹股沟韧带Inguinalligament: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

③腹直肌鞘Sheathofrectus: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包绕在腹直肌表面。

④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Inguinaltriangle(Hesselbachtriangle):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此区薄弱,腹腔内容物可经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⑤腕管Carpalcanal: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⑥股三角Femoraltriangle: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的三角区。内有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等结构。

⑦腱鞘Tendinoussheath:是包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分纤维层和滑膜层,滑膜层分脏壁两层,两层间有少量滑液。

⑧鱼际Thenar:为手掌拇指侧的肌隆起。由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组成。

⑨肘窝Cubitalfossa:由肱桡肌、旋前圆肌、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凹陷。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⑩腘窝Poplitealfossa:在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腓长肌内外侧头围成。内有腘血管、胫神经、腓总神经等。

消化系统

1.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分类各如何?

答:●牙的形态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

●牙的构造包括: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牙式是指牙在口腔内排列方式。乳牙共20颗,上下左右对称,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共32颗,上下左右对称,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

●牙的分类:按时间先后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类;按形状和功能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三种。

2.三对唾液腺的名称及开口位置如何?

答:①腮腺: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

②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

③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3.咽位于何处?分几部?各部交通如何?

答:●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起于颅底,止于第6颈椎下缘。●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

●鼻咽部经鼻后孔通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鼓室;口咽部经咽峡通口腔;喉咽部经喉口通喉腔,向下通食管。

4.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和意义如何?

答:●第一狭窄位于食管和起始处,平第6颈椎体下缘,距切牙约15㎝;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平第四胸椎高度,距切牙约25㎝;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食管裂孔处,平第十胸椎高度,距切牙约40㎝。●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5.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各如何?

答:●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空虚时呈管状,有前壁和后壁,胃小弯和胃大弯,入口称贲门,出口为幽门。

●胃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

6.十二指肠分几部?各部有何特征?

答:●十二指肠分四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①上部:上部与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上部近段称十二指肠球,是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②降部:降部与水平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③水平部又称下部,平第三腰椎高度;

④升部:升部与空肠转折处称十二指肠空肠曲,此处有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标志。

7.肝位于何处?形态怎样?体表投影如何?

答:●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呈不规则楔形,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肝上面又称膈面,有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下面又称脏面,凹凸不平,有“H”形沟,横沟又称肝门,有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出入,左纵沟前有肝圆韧带裂,后有静脉韧带裂,右纵沟前有胆囊窝,后有腔静脉沟。肝下面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

●肝上界用三点表示: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点;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交点;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点。肝下界平右肋弓,剑突下约3㎝。

8.胆汁产于何处?经过哪些管道排入肠腔?开口于何处?

答:●胆汁由肝产生。经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9.阑尾根、胆囊底各投影于何处?结肠有何特征?

答:●阑尾根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胆囊底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结肠特征有三: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0.名词解释:

①上消化道Superioralimentarymeatus: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上消化道。

②咽峡Isthmusoffauces:由腭垂、腭舌弓、舌根、腭帆游离缘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③咽淋巴环Pharyngeallymphcircle: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功能。

④舌乳头Papillaeoftougue:舌背粘膜上的小突起,统称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⑤齿状线Dentateline:肛柱下端与肛瓣边缘连接而成的环行线称齿状线。为肛管内的重要分界线。

⑥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及其表面腹膜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⑦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胆囊A通过。

⑧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

⑨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肝胰壶腹周围的平滑肌称肝胰壶腹括约肌。胆总管及胰管末段的平滑肌与肝胰壶腹括约肌合称Oddi括约肌。

⑩麦氏点(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

呼吸系统

1.喉软骨有哪些?喉腔分几部?腔内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喉腔分三部: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喉腔内有两对皱襞:前庭襞和声襞;两个裂缝:前庭裂和声门裂;喉腔上为喉口,下通气管。

2.左、右主支气管有何差异?临床意义如何?

答:●左主支气管细、长、斜;右主支气管粗、短、直。气管异物大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3.肺位于何处?形态怎样?如何分叶?

答:●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肺呈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包括:肺尖、肺底、肋面、纵隔面、前缘、后缘和下缘。纵隔面有肺门,内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出入。

●肺借叶间裂分叶,左肺借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借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4.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如何?壁胸膜分几部?

答:●肺上界:肺尖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肺下界: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胸膜上界: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胸膜下界: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

●壁胸膜分四部:胸膜顶、肋胸膜、纵隔胸膜、膈胸膜。

5.名词解释:

①肺根Rootoflung:出入肺门的支气管、肺A、肺V、神经和淋巴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肺根。

②弹性圆锥Conuselasticus:是圆锥形弹性纤维膜。位于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三者间。其前缘增厚称声韧带;中部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

③胸膜腔Pleuralcavity:壁胸膜和脏胸膜两层间的腔隙称胸膜腔。该腔密闭,左右各一,呈负压。

④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recess: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而成。是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隐窝。胸膜腔积液常先积于此。

⑤纵隔Mediastinum: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泌尿系统

1.肾的位置、形态、构造、被膜如何?

答:●肾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在T11~L2间,右在T12~L3间

●肾形似蚕豆,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上、下两端。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内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出入。

●肾分为表面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伸入髓质肾锥体部分的皮质称肾柱。肾髓质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2~3个肾锥体合并成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乳头孔,肾乳头被肾小盏包绕,2~3个肾小盏汇合肾大盏,2~3个肾大盏汇合肾盂,肾盂离开肾门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被膜分为三层:内层为纤维囊,中层为脂肪囊(又名肾床),外层为肾筋膜。

2.输尿管三个狭窄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输尿管上狭窄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髂血管处,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部是泌尿系结石易嵌顿部位。

3.膀胱三角的位置、组成、特点及意义如何?

答:●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内面。由左、右输尿管开口和尿道内口组成。此处缺少粘膜下层。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4.男女尿道的形态特点、开口部位及功能各如何?

答:●男性尿道细、长、弯;开口于阴茎头;功能为排尿和排精。

●女性尿道粗、短、直;开口于阴道前庭;功能为排尿。

5.名词解释:

①肾门Renalhilum:肾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内有肾A、肾V、肾盂、神经和淋巴出入。

②肾蒂Renalpekicle:出入肾门的肾A、肾V、肾盂、神经和淋巴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

③肾窦Renalsinus: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内有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

④肾区Renalregion:肾门的体表投影称肾区。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

生殖系统

1.精子由何处产生?通过哪些管道排出体外?

答:●精子由睾丸产生。通过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尿道排出体外。

2.男附属腺包括哪些?输精管分几部?

答:●男附属腺包括: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

●输精管分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

3.男尿道分几部?有哪些狭窄和弯曲?意义如何?

答:●男尿道分三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男尿道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耻骨前弯、耻骨下弯。

●狭窄部是结石易嵌顿的部位;临床上行膀胱镜检和导尿时将阴茎向上提起可消除耻骨前弯,便于操作进行。

4.输卵管分几部?各部有何特点?临床意义如何?

答:●输卵管分四部: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输卵管漏斗。

●特点和意义:输卵管子宫部为输卵管穿过子宫壁的部分,有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输卵管峡细、短、直,是输卵管结扎的常选部位;输卵管壶腹粗、长、弯,是精子和卵子的受精部位;输卵管漏斗边缘有输卵管伞,末端有输卵管腹腔口通腹膜腔。

5.子宫位于何处?形态如何?正常姿势怎样?

答:●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直肠之间。

●子宫呈倒置梨形,分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三部分,子宫颈分阴道部和阴道上部。子宫体内的腔称子宫腔,子宫颈内的腔称子宫颈管。

●正常子宫呈前倾前屈的姿势。前倾指子宫长轴与阴道长轴之间的夹角,稍大于90度,前屈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夹角,约度。

6.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脱垂。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

7.乳房的位置、构造怎样?乳房手术切口如何选择?为什么?

答:●乳房位于胸大肌表面,第3~6肋间。乳房由皮肤、脂肪、乳腺、纤维组织构成;乳腺由15~20个乳腺叶,乳腺叶由若干乳腺小叶组成,每个乳腺叶有一排泄管称输乳管,开口于乳头。

●乳房手术时一般采用放射状切口,因为乳腺叶和输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这样可以减少对乳腺叶和输乳管的损伤。

8.具有系膜的肠管包括哪些?肝的韧带有哪些?

答:●具有系膜的肠管包括:空肠和回肠、横结肠、阑尾、乙状结肠。

●肝的韧带有: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9.名词解释:

①阴道穹Fornixofvagina:阴道上端与子宫颈阴道部之间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阴道穹分为前穹、侧穹和后穹。后穹最深,可穿刺引流积液和积血,进行诊断和治疗。

②阴道前庭Vaginalvestibule:是位于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其前部有尿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

③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连于乳房皮肤与胸筋膜之间的纤维束,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乳腺癌早期可侵及此韧带使其缩短,导致乳房皮肤表面出现橘皮样变。

④会阴Perineum: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会阴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会阴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的所有软组织。

⑤盆膈Pelvicdiaphragm:由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组成。中央有直肠穿过。

⑥尿生殖膈Urogenitaldiaphragm: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男性有尿道穿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穿过。

⑦精索Spermaticcord: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腹环的圆索状结构,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血管、神经、淋巴等结构。

⑧射精管Ejaculatoryduct: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排泄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⑨腹膜腔Peritonealcavity:脏腹膜和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男性密闭,女性与外界相通。

⑩小网膜Lesseromentum:位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两部分。

?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Rectouterinepouch(Douglascavity):为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返折而形成的陷凹。该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积液多聚存于此。

心脏

1.心各腔的分部及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右心房: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有梳状肌、卵圆窝、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右房室口、冠状窦口。右心室:分为流入道(窦部、固有心腔)和流出道(漏斗部、动脉圆锥)。有右房室口、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肉柱、隔缘肉柱、肺动脉口、肺动脉环、肺动脉瓣。

●左心房: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固有心房)。有梳状肌、肺静脉口、左房室口。左心室:分为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主动脉前庭)。有左房室口、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肉柱、主动脉口、主动脉环、主动脉瓣。

2.心腔内瓣膜各位于何处?何谓二尖瓣复合体?三尖瓣复合体?

答:●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三尖瓣位于右房室口。

●肺动脉瓣位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位于主动脉口。

●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合称二尖瓣复合体。

●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合称三尖瓣复合体。

3.心传导系如何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答:●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Purkinje纤维网组成。

窦房结是正常起搏点,其它结构传导窦房结发出的信号。

4.营养心的动脉名称、来源、分支及分布如何?

答:●左冠状动脉:来源于主动脉,主要分支有前室间支、旋支、左缘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大部、右心室小部、室间隔前上2/3等。

●右冠状动脉:来源于主动脉,主要分支有后室间支、右旋支、右缘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大部、左心室小部、室间隔后下1/3等。

5.名词解释:

①卵圆窝Fossaovalis:位于房间隔右侧面的卵圆形凹陷,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②房间隔Interatrialseptum: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由心内膜和心房肌构成,右侧面有卵圆窝,是房间隔最薄弱处。

③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septum: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分为肌部和膜部。膜部薄弱易缺损。

④隔缘肉柱(节制索)Septomarginaltrabecula(Moderatorband):位于前乳头肌根部与室间隔下部的肌束,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

⑤窦房结Sinuatrialnode: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下方,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⑥房室束(His束)Atrioventricularbundle(Hisbundle):起自房室结前端,至室间隔膜部下端分为左右束支,传导神经冲动。

⑦冠状窦Coronarysinus: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收集心大、心中、心小静脉经冠状窦口入右心房。

⑧心包腔Pericardialcavity:位于浆膜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⑨心包横窦Transversepericardialsinus:是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间的间隙。经此处可阻断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流。

动脉

1.颈外动脉有哪些主要分支?

答:●主要分支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枕动脉。。。。。。

2.头颈部、上肢在体表可触及搏动的动脉有哪些?搏动点及意义如何?

答:●颞浅动脉--------------颧弓根部耳屏前方-------------------------压迫止血。

●面动脉-----------------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交点处----------压迫止血。

●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压迫止血。

●锁骨下动脉-----------锁骨中点上方锁骨上窝内----------------压迫止血。

●肱动脉-----------------肱骨中部肱二头肌内侧-------------------压迫止血、测量血压。

●桡动脉-----------------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腱间----------------触摸脉搏。

3.掌浅弓和掌深弓的位置、组成及功能意义如何?

答:●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深弓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功能意义:使手掌血供丰富,血流通畅。

4.主动脉分几部?主动脉弓发出哪三大分支?

答:●主动脉分三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

●主动脉弓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5.胃、阑尾、肝、胆、胰各自的血供及来源如何?

答:●胃:胃左动脉-----来自腹腔干;胃右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左动脉-----来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来自脾动脉。

●阑尾:阑尾动脉-----来自右结肠动脉。肝:肝固有动脉-----来自肝总动脉。胆:胆囊动脉-----来自肝右支。胰: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胰支-----来自脾动脉。

6.腹腔干发出哪三大分支?

答:●腹腔干发出: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

7.肠系膜上、下动脉各有哪些主要分支?

答:●肠系膜上A发出:胰十二指肠下A、空肠A、回肠A、回结肠A、右结肠A、中结肠A。

●肠系膜下A发出: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8.子宫动脉的起止、分布如何?与输尿管关系怎样?

答:●子宫动脉起于髂内动脉,止于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分布于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约2厘米处从输尿管前上方跨过。

9.股动脉、足背动脉起止、分布如何?搏动点及意义怎样?

答:●股动脉起于髂外动脉,移行为膕动脉,分布于大腿前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触及搏动,并可进行压迫止血。

●足背动脉起于胫前动脉,止于足背,分布于足背。在内、外踝连线中点,??长伸肌腱外侧可触及搏动,并可进行压迫止血。

10.名词解释:

①动脉韧带Arterialligament:位于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分叉处,是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②颈动脉窦Carotidsinus: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为压力感受器。

③颈动脉小球Carotidglonus:位于颈动脉杈后方的扁椭圆形小体,为化学感觉器。

④掌浅弓Superficialpalmararch:位于掌腱膜深面,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⑤掌深弓Deeppalmararch: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⑥腹腔干Coeliactrunk:由腹主动脉发出的粗短动脉干,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⑦肝固有动脉Properhepaticartery:发自肝总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经肝门入肝。

⑧子宫动脉Uterineartery:发自髂内动脉,分布于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等。

⑨股动脉Femoralartery:起于髂外动脉,分布于大腿前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触及搏动,并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

1.上肢主要浅静脉的起止和用途怎样?

答:●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注入腋静脉,是输液的常用血管。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肱静脉,是输液的常用血管。

●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于头静脉与贵要静脉间,是抽血和注射的常用血管。

2.面静脉起止、特点、意义如何?

答:●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特点:缺乏静脉瓣,交通广泛(与颅内海绵窦、翼静脉丛及颈内静脉相通)。意义:面部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

3.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属支如何?吻合途径有哪些?

答:●组成: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特点:缺乏静脉瓣,两端均为毛细血管。

●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吻合:门V→胃左V→食管V丛→奇V→上腔V;门V→肠系膜下V→直肠V丛→髂内V→下腔V;门V→附脐V→脐周V网→腹壁V→上、下腔V。

4.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属支及临床意义如何?

答:●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止于股静脉。属支: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意义:是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止于膕静脉。意义:是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

5.名词解释:

①静脉瓣Venousvalve:位于静脉壁内面,成对、半月形、游离缘朝向心。具有保证血液向心流动和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②静脉角Venousangle: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部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③奇静脉Azygosvein:起自右腰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收集胸部的静脉血。

④上腔静脉Superiorvenacava: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上半身静脉血。

⑤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半身静脉血。

⑥肝门静脉Hepaticportalvein: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肝门入肝。收集腹盆部不成对器官(除肝)的静脉血。

淋巴系统

1.胸导管的起止、组成及收集范围如何?

答:●胸导管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注入左静脉角。

●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收集下半身和左上半身的的淋巴。

2.全身有哪些淋巴干?各收集何处淋巴?

答:●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的淋巴。

●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的淋巴。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的淋巴。

●左、右腰干------收集腹盆部成对器官及下肢的淋巴。

●肠干------收集腹盆部不成对器官的淋巴。

3.乳房的淋巴如何回流?

答:●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与腹壁和膈下淋巴管相通。

4.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收集范围?

答:●腋淋巴结分五群:胸肌淋巴结------收集胸腹外侧壁和乳房中央外侧部的淋巴。

外侧淋巴结------收集上肢浅深处的淋巴。肩胛下淋巴结------收集颈后和背部的淋巴。

中央淋巴结------收集胸肌淋巴结、外侧淋巴结和肩胛下淋巴结输出的淋巴。

尖淋巴结------收集中央淋巴结和锁骨下淋巴结输出的淋巴。

5.名词解释:

①淋巴结Lymphnode: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具有滤过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和免疫应答功能。

②脾Spleen:位于左季肋区,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免疫应答功能。

③局部淋巴结Regionallymphnode: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反映其引流范围存在的病变。

④乳糜池Cisternachyli: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是胸导管的起始处,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入。

⑤锁骨上淋巴结Supraclavicularlymphnode:沿颈横血管分布的淋巴结称锁骨上淋巴结。胸、腹、盆部肿瘤(尤其是食管腹段癌和胃癌),常转移至该处淋巴结。

感觉器

1.眼球壁各层的分部、特点、功能如何?

答:●外膜(纤维膜):分为角膜和巩膜。角膜占前1/6,无色透明,有弹性,有屈光作用,无血管,感觉灵敏;巩膜占后5/6,乳白色不透明,维持眼球形态并保护眼球内容物。

●中膜(血管膜):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是圆盘形薄膜,中央有圆形的瞳孔,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分别使瞳孔缩小和扩大;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睫状体能产生房水;脉络膜富有血管和色素,能营养眼球,吸收光线。

●内膜(视网膜):分为视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无感光作用,又称盲部;视部具有感光作用,其中黄斑处感光最敏锐,视神经乳头为盲点。

2.眼球外肌,眼球平滑肌各有哪些?功能如何?

答:●眼球外肌包括:上睑提肌------上提上睑,开大眼裂;

上直肌------使瞳孔转向上内方;下直肌------使瞳孔转向下内方;

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侧;外直肌------使瞳孔转向外侧;

上斜肌------使瞳孔转向下外方;下斜肌------使瞳孔转向上外方。

●眼球平滑肌包括:睫状肌------牵拉睫状小带,调节晶状体曲度;

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扩大。

3.眼球的折光装置,泪器各包括哪些结构?

答:●折光装置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泪器包括:泪腺、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4.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功能各如何?

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房水循环:由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经虹膜角膜角进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功能: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正常眼内压,有折光作用。

5.鼓室位置、六壁的组成、毗邻及临床意义如何?

答:●鼓室位于颞骨岩部的含气小腔。

●上壁(盖壁):邻颅中窝。中耳炎→颅内感染。

●下壁(颈静脉壁):邻颈内静脉。手术时→出血。

●前壁(颈动脉壁):邻颈内动脉。有咽鼓管开口。

●后壁(乳突壁):邻乳突小房。中耳炎→乳突炎。

●内侧壁(迷路壁):邻内耳。中耳炎→面神经麻痹。

●外侧壁(鼓膜壁):邻外耳。中耳炎→鼓膜穿孔。

6.骨迷路、膜迷路各由几部分组成?

答:●骨迷路由骨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

●膜迷路由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三部分组成。

7.听觉、位置觉感受器包括哪些?各位于何处?

答:●听觉感受器为螺旋器(Corti器),位于螺旋膜上。

●位觉感受器包括: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静止和直线变速),分别位于椭圆囊和球囊壁上;

壶腹嵴(感受旋转变速运动),位于膜壶腹内。

8.正常情况声音传入内耳感受器的途径如何?

答:●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前庭窗→外淋巴→内淋巴→螺旋器(Corti器)。

9.名词解释:

①晶状体Lens:位于虹膜与玻璃体间,双凸透镜状、无色透明、有弹性,有调节光线的作用。

②视神经盘Opticdise:位于视网膜后部,直径约1.5㎜的白色小区,内有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

③黄斑Maculalutea:位于视网膜后部视神经盘颞侧约3.5㎜处,由视锥细胞密集构成的黄色小区,感光辨色最敏锐。

④鼓膜Tympanicmembrane: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传导声波。

⑤咽鼓管Auditorytube:连通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管道。保持鼓膜内、外两面的压力平衡。

⑥螺旋器(Corti器)Spiralorgan:位于螺旋膜上,是听觉感受器。

⑦壶腹嵴Cristaampullaris:位于膜壶腹内,是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脊髓

1.脊髓位于何处?外形如何?

答:●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平第一腰椎体下缘。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末端变细称脊髓圆锥。表面有6条浅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2条、后外侧沟2条。

2.脊髓灰质前角、后角、中间带各自主要核团的名称及功能如何?

答:●前角:前角运动细胞,支配躯体运动。

●后角:后角固有核、胶状质等,接受躯体感觉。

●中间带: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

3.脊髓白质中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名称及功能如何?

答:●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及精细触觉。

●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除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非意识性深感觉。

●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兴奋躯干和四肢的屈肌。

●前庭脊髓束:兴奋躯干和四肢的伸肌,调节身体平衡。

4.何谓脊髓节段?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答:●每对脊神经相连的脊髓范围称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

●颈1-4节平同序数椎骨;颈5-8节和胸1-4节,同序数椎骨减1;胸5-8节,同序数椎骨减2;胸9-12节,同序数椎骨减3;腰1-5节,平第10-12胸椎;骶1-5节和尾1节,平第1腰椎。

●临床意义:脊髓病变,确定手术部位高度。(如:T10节平T7);

椎骨损伤,推算受累脊髓节段。(如:C5平C6节)

5.名词解释:

①神经核Nucaeus:中枢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②灰质Graymatter: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称灰质。

③白质Whitematter: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称白质。

④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内,起自、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纤维束。

⑤马尾Caudaepuina:脊髓末端水平面以下,位于椎管硬膜囊内的脊神经根合称马尾。

⑥颈膨大Cervicalenlargement:位于脊髓第4颈节至第1胸节,此处神经元数量较多,故外形显膨大,与上肢功能有关。

脑干

1.脑干分几部?外形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脑干分三部:延髓、脑桥和中脑。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脑桥延髓沟、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舌下神经(Ⅻ)、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菱形窝下半(迷走N三角、舌下N三角)。

●脑桥:小脑中脚、基底沟、三叉神经(Ⅴ)、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前庭蜗N(Ⅷ)、菱形窝上半(面神经丘、前庭区、听结节)。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Ⅲ)、上丘、下丘、滑车神经(Ⅳ)。

2.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包括哪些?各自作用如何?

答:●动眼神经核→眼球外肌(除上斜肌和外直肌);滑车神经核→上斜肌;

●展神经核→外直肌;舌下神经核→舌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面神经核→表情肌;

●疑核→咽喉肌;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内脏运动核包括哪些?三对口腔腺各由何神经核支配?

答:●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泌涎核→舌下腺,下颌下腺;

下泌涎核→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大部分的胸腹腔脏器、腺体。

●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由上泌涎核支配。腮腺由下泌涎核支配。

4.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系的性质、来源、功能各如何?

答:●内侧丘系为感觉性,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及精细触觉。●三叉丘系为感觉性,由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脊髓丘系为感觉性,由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行至脑干合并而成,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除精细触觉)。

5.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性质、功能各如何?

答:●皮质脊髓束为运动性,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核束为运动性,支配头面部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6.名词解释:

①锥体交叉Decussationofpyramid:皮质脊髓束行至延髓的锥体下端,大部分纤维交叉到对侧,此交叉称锥体交叉。

②菱形窝Rhomboidfossa:位于延髓和脑桥背面,呈菱形,由延髓和脑桥内的中央管敞开而成,构成第四脑室底。内有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前庭区、听结节等结构。

③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ofmediallemniscus: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延髓交叉至对侧,此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

④斜方体Trapezoidbody: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横行越边到对侧,此处纤维称斜方体。

⑤锥体束Pyramidaltract: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支配全身骨骼肌运动。

⑥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ofbrainstem:脑干内胞体散在、纤维交错、分布宽广、功能复杂的区域。具有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等功能。

小脑和间脑

1.小脑外形怎样?如何分叶与分区?

答:●小脑外形:上面平坦,下面中部凹陷,中间部称小脑蚓,两侧称小脑半球,下面中线两侧隆起称小脑扁桃体。分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分区:前庭小脑(原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

2.小脑通过什么结构与脑干相连?小脑机能如何?

答:●小脑通过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与脑干相连。

●机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3.丘脑腹后内、外侧核各接受什么纤维?发出纤维至何处?功能如何?

答:●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传导头面部浅感觉及味觉。●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深浅感觉

4.下丘脑外形怎样?内部主要核团有哪些?功能如何?

答:●外形可见: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

●主要核团: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

●功能:参与调节体温、内分泌、水盐平衡、摄食活动、生殖活动、情绪活动、昼夜节律等。

5.名词解释:

①小脑扁桃体Tonsilofcerebellum:位于小脑下面,靠近枕骨大孔,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②第三脑室Thiordventricle:位于丘脑和下丘脑间,为矢状位狭窄间隙。内含脑脊液。与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相通。

③第四脑室Fourthventricle: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呈四棱锥体形。内含脑脊液。与第三脑室、蛛网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相通。

④内侧膝状体Medialgeniculatebody:位于丘脑后方,接受下丘臂的纤维,传导听觉。

⑤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body:位于丘脑后方,接受视束的纤维,传导视觉。

端脑

1.基底核包括哪些?何谓纹状体?有何功能?

答:●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纹状体。纹状体分新纹体(尾状核+壳)和旧纹状体(苍白球)。

●功能:调节肌肉张力,调整运动姿势,参与学习记忆。

2.端脑分几叶?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如何?

答:●端脑分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分四部: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交通:借室间孔通第三脑室。

3.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各位于何处?有何特点?

答:●第Ⅰ躯体运动区(4、6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第Ⅰ躯体感觉区(3、1、2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特点:左右交叉管理;投影上下颠倒(头正);功能决定面积。

●视觉区(17区):距状沟周围皮质。特点: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冲动。

●听觉区(41,42区):颞横回。特点:接受双耳的冲动。

4.语言中枢包括哪些?各位于何处?

答:●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Broca区):额下回后部(44,45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39区)。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

5.内囊位于何处?分部及主要结构如何?一侧内囊损伤有何表现?

答:●位置:丘脑、豆状核、尾状核之间。

●分部和结构:●内囊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内囊膝: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顶枕颞桥束。

●一侧内囊损伤→“三偏征”:对侧偏瘫(锥体束受损);对侧偏感(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对侧偏盲(视辐射受损)。

6.名词解释:

①胼胝体Corpuscallosum:连合左、右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广泛联系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②边缘叶Limbiclobe:由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隔区等组成。是内脏活动中枢。

③边缘系统Limbicsystem:由边缘叶加杏仁体、下丘脑、背侧丘脑等共同组成。与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学习记忆等密切相关。

④海马结构Hippocampalformation:由海马和齿状回构成。与内脏活动功能有关。

脊神经

1.脊神经的组成、性质、成分、分布各如何?

答:●组成:由前根和后根汇合而成。性质:混合性。

●成分及分布: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深浅感觉;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感觉;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运动;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心肌、平滑肌运动,控制腺体分泌。,

2.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各分布于何处?损伤后有何表现?

答:●正中神经分布于:前臂前群肌(6块半),鱼际(除拇收肌),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皮肤,桡侧3个半指掌面及中远节指背面皮肤。损伤后:前臂不能旋前,不能对掌,屈指屈腕能力下降,出现“猿手”,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尺神经分布于: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手掌尺侧1/3皮肤,尺侧1个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2个半指背面皮肤。损伤后:拇指不能内收,屈指屈腕能力下降,出现“爪形手”,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桡神经分布于:臂、前臂后群肌,肱桡肌,臂、前臂后皮肤,手背桡侧半及桡侧2个半指背面皮肤。损伤后:不能伸肘,不能伸腕,不能伸指,前臂旋后能力下降,出现“垂腕症”,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3.膈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的来源及分布各如何?

答:●膈神经发自颈丛,主要分布于膈、心包、胸膜、部分腹膜、肝、胆等。

●腋神经发自臂丛,主要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肩部和臂外上部皮肤。

●肌皮神经发自臂丛,主要分布于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前臂外侧皮肤。

4.前臂旋前、旋后;手掌、手背皮肤各由何神经分布?

答:●前臂旋前功能由正中神经支配。旋后功能由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

●手掌面皮肤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布。手背面皮肤由桡神经和尺神经分布。

5.股神经、闭孔神经的来源及分布如何?

答:●股神经发自腰丛,主要分布于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大腿前面皮肤、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闭孔神经发自腰丛,主要分布于大腿内收肌群、大腿内侧面皮肤。

6.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各分布于何处?损伤后有何表现?

答:●坐骨神经主干分布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损伤后:髋关节不能伸,屈膝能力减弱,小腿及足瘫痪,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及足底皮肤。损伤后:足不能跖屈,内翻减弱,出现“钩状足”,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外侧群肌、足背肌、小腿外侧皮肤、足背和趾背皮肤。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出现“马蹄内翻足”和“跨越步态”,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7.足内翻、外翻功能各由何神经支配?

答:●足内翻功能由腓深神经和胫神经支配。足外翻功能由腓浅神经支配。

8.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各由何神经支配?

答:●股二头肌由坐骨神经支配。股四头肌由股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由胫神经支配。

9.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有何特征?

答:●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分布呈节段性:

第2胸N前支→胸骨角平面皮肤;第4胸N前支→乳头平面皮肤;

第6胸N前支→剑突平面皮肤;第8胸N前支→肋弓平面皮肤;

第10胸N前支→脐平面皮肤;第12胸N前支→脐与耻骨联合间平面皮肤。

10.名词解释:

①神经节Ganglion:神经元胞体在周围部的聚集处称神经节。

②前根Anteriorroot:由脊髓中间外侧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突起组成,属运动性。

③后根Posteriorroot:由连于脊髓后角和后束的纤维组成,属感觉性。

④颈丛Cervicalplexus: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

⑤臂丛Brachialplexus: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颈根部锁骨上窝内。

⑥腰丛Lumbar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4腰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腰大肌深面。

⑦骶丛Sacralplexus:由腰骶干和骶、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梨状肌前面。

脑神经

1.XII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出入颅部位怎样?

答:●Ⅰ嗅神经:感觉性,连于端脑,经筛孔入颅。

Ⅱ视神经:感觉性,连于间脑,经视神经管入颅。

Ⅲ动眼神经:运动性,连于中脑,经眶上裂出颅。

Ⅳ滑车神经:运动性,连于中脑,经眶上裂出颅。

Ⅴ三叉神经:混合性,连于脑桥,经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出入颅。

Ⅵ展神经:运动性,连于脑桥,经眶上裂出颅。

Ⅶ面神经:混合性,连于脑桥,经内耳门出入颅。

Ⅷ前庭蜗神经:感觉性,连于脑桥,经内耳门入颅。

Ⅸ舌咽神经:混合性,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Ⅹ迷走神经:混合性,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Ⅺ副神经:运动性,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

Ⅻ舌下神经:运动性,连于延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

2.三叉神经、面神经各含几种成分?主要分支及分布如何?

答:●三叉神经含两种成分: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主要分支及布:眼神经→眼裂以上皮肤;上颌神经→眼裂与口裂间皮肤;下颌神经→口裂以下皮肤,舌前2/3粘膜,咀嚼肌。

●面神经含四种成分:躯体运动、内脏运动、躯体感觉、内脏感觉。主要分支及分布:鼓索→舌前2/3味蕾,舌下腺,下颌下腺。岩大神经→泪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表情肌和颈阔肌。

3.迷走神经的性质、成分如何?分布概况?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分布至何处?

答:●迷走神经为混合性。含四种成分:躯体运动、内脏运动、躯体感觉、内脏感觉。

●分布于:喉、心、肺、肝、胆、胰、脾、肾、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喉上神经→环甲肌,声门裂以上喉粘膜。喉返神经→喉肌(除环甲肌),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4.舌的一般感觉、味觉、运动各由何脑N管理?面部感觉、表情肌各受何脑N管理?

答:●舌的一般感觉:三叉神经→舌前2/3粘膜,舌咽神经→舌后1/3粘膜。味觉:面神经→舌前2/3味蕾,舌咽神经→舌后1/3味蕾。运动:舌下神经→舌肌。

●面部感觉:三叉神经。面部表情肌:面神经。

5.运动眼球的脑神经有哪些?与海绵窦关系密切的神经是哪几对?

答:●运动眼球的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与海绵窦关系密切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

6.名词解释:

①鼓索Chordatympani:是面神经的分支,分布于舌前2/3味蕾,舌下腺,下颌下腺。

②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ganglion:位于颞骨岩部的三叉神经压迹处,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

③迷走神经vagusnerve:为混合性脑神经,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分布于:喉、心、肺、肝、胆、胰、脾、肾、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④舌下神经Hypoglossalnerve:为运动性脑神经,连于延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

内脏神经

1.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哪些异同点?其低级中枢各位于何处?

答:●相似处:均为内脏运动神经,均需交换神经元,常共同分布于同一器官。

●不同点:低级中枢部位不同,周围神经节位置不同,分布范围不同,作用不同。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脊髓胸1~腰3节的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脑干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2~4节骶副交感核。

2.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有哪些不同处?

答:●功能不同:内脏运动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不随意);躯体运动支配骨骼肌(随意)。

●神经元数目不同:内脏运动有2个;躯体运动1个。

●纤维成分不同:内脏运动有两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躯体运动只有一种。

●分布方式不同:内脏运动以神经丛分布;躯体运动以神经干分布。

●中枢位置不同:内脏运动在边缘叶、下丘脑、脑干内脏运动核、脊髓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

躯体运动在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脑干躯体运动核、脊髓前角。

3.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如何?

答:●节前纤维: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神经节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随动脉行走而分布;直接分布到相应脏器。

4.副交感神经的起始、换元及分布如何?

答:●动眼神经副核(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面神经→翼腭神经节换元→泪腺。

上泌涎核→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舌下腺、下颌下腺。

●下泌涎核→舌咽神经→耳神经节换元→腮腺。

●迷走N背核→迷走N→器官内节换元→心、肺、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骶2~4节骶副交感核→骶神经前支→器官内节换元→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及盆内脏器。

5.名词解释:

①内脏运动神经Visceralmotornerve: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②交感干Sympathetictrunk:位于脊柱两旁,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

③交通支Communicatingbranches:连于交感干N节与脊N之间的支。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④内脏大神经Greatersplanchnicnerve:由穿第5~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终止于腹腔神经节。

神经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路如何组成?

答:●躯干四肢深感觉→脊神经→脊N节→后根,簿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浅感觉→脊N→脊N节→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纤维交叉→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脊髓丘系→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如何组成?

答:●头面部浅感觉→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三叉N脑桥脊束核→纤维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

3.视觉传导路如何组成?何谓瞳孔对光反射?

答:●视感受器(视C)→双极细胞(Ⅰ)→节细胞(Ⅱ)→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Ⅲ)→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周围皮质(17区)

●瞳孔对光反射:强光照射一侧瞳孔,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视锥细胞→双极C→节C→视N,视交叉,双侧视束→顶盖前区→双侧E-W核→双侧动眼神经→换元→双侧瞳孔括约肌。

4.锥体系如何组成?传导通路怎样?

答:●锥体系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组成。

●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半(上运动N元)→内囊后肢→大脑脚→锥体→锥体交叉(80%)、未交叉(20%)→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下运动N元)→脊神经→四肢、躯干肌。

●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上运动N元)→内囊膝→脑N躯体运动核(下运动N元,共8对)→眼外肌,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舌肌。

5.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各有何表现?

答:●上运动N元损伤(核上瘫):△痉挛性瘫痪(硬瘫)△肌张力增高△肌萎缩不明显

△病理反射阳性△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下运动N元损伤(核下瘫):△弛缓性瘫痪(软瘫)△肌张力降低△肌萎缩明显

△病理反射阴性△深反射消失△浅反射消失

6.名词解释:

①锥体系Pyramidalsystem:锥体系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组成。支配全身骨骼肌运动。

②上运动神经元Uppermotorneurons:指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半的胞体及其突起。

③下运动神经元Lowermotorneurons:指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胞体及其突起。

④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指锥体系以外所有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结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等。

脑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

1.脑脊液产于何处?怎样循环?功能如何?

答:●产生:脑室脉络丛。

●循环: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硬脑膜窦→颈内静脉。

●功能:运送物质,缓冲和保护,调节颅内压。

2.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位置、组成及意义如何?

答:●位置:脑底部,围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组成:大脑前A,大脑后A,前交通A,后交通A,颈内动脉。

●意义:沟通颈内A和椎A;调整脑的血供。

3.脑和脊髓各由什么动脉供血?大脑中动脉的来源、分布怎样?特点、意义如何?

答:●脑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脊髓由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供血。

●大脑中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分布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特点:分支多、细小、呈“S”形弯曲。意义:易破裂→脑溢血,出现“三偏体征”(偏瘫、偏感、偏盲)。

4.名词解释:

①硬膜外隙Epiduralspace: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间隙内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上常进行硬膜外麻醉。

②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space: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内含脑脊液。临床常进行腰椎穿刺进入此隙抽取脑脊液或进行麻醉。

③硬脑膜窦Duralsinuses:由硬脑膜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而形成。窦内含静脉血。

④海绵窦Cavernoussinus:位于蝶鞍两侧,由硬脑膜形成的不规则腔隙。其交通广泛;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颈内动脉通过。

小可乐不加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zj/11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