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种植上颌窦底提升术难度分类
一、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适应证及非适应证分类
在判断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适应证和非适应证方面,X线检查(包括软硬组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X线检查可分为二维影像和CT三维影像,其中,CT影像可以对上颌窦进行三维检查和诊断,是上颌窦底提升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下表是依据CT影像检查项目,对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手术难度和非适应证所做的分类。术前把握好病例的上颌窦形态及手术难度,并有针对性做好治疗计划,则是实现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的重要一步。
该篇内容阐述的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以整个后牙区进行种植的上颌窦范围为参照进行手术难度分类的,该范围上颌窦内壁(提升范围)的近远中距离平均为31.6mm。如果是后牙区个别牙缺失,根据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范围应包括缺牙及其前后各一颗牙范围的要求,则需要将此范围内的上颌窦内壁近远中距离作为手术难度分类的依据。另外,上颌窦宽度是在ZAX线上25mm平面所测量的结果。但是,由于前磨牙缺失时骨壁开窗的部位不在ZAC线上,所以需要将开窗中心、骨壁上缘上方2mm处的上颌窦宽度作为手术难度分类的依据
二、术前检查项目
在CT影像检查中,硬组织检查项目为12项,软组织检查项目为3项,依据上述检查项目将手术难度分为ⅠⅡⅢ级和非适应证。其中上颌窦内分隔的高度、上颌窦黏膜的肥厚度、开窗部位骨壁上血管是判定综合难度的重要项目,应进行详细检查。
三、手术难度的综合判定
手术难度的综合判定是依据CT检查中符合不同难度的项目数量进行判断的。若符合各级难度的检查项目均达3项以上(包括3项),则以其中最高难度级别作为其综合手术难度。
北一种植最新培训
最新会议通知(第二轮)《北一种植中级实战精华班》上海站主办单位:北京北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培训日期:年10月22日—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