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治疗并不难

内容提示中医文化传播

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分急性和慢性。急性鼻窦炎,以鼻塞、流浓涕、头胀或头痛为特征,全身症状有发热、畏寒、食欲不振、周身不适等。该病是常见的鼻病,是急性鼻炎的并发症。全身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或受凉着湿,以及长期饮酒、吸烟等刺激,均可诱发。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等。

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未及时治疗所致。主要表现为鼻塞,一侧或两侧鼻腔有浓性分泌物并伴有腥臭味,头晕头痛,嗅觉减退,思想不集中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本期就登出几例慢性鼻窦炎的治愈案例,供大家探讨、学习。

案例1

周××男17岁

初诊:双鼻塞、流脓涕3年,冬天尤甚,伴头额胀痛,嗅觉减退。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慢性充血,双鼻中道后端有积脓。舌苔根黄腻,脉细。证属肺胃蕴热,痰湿内生,壅塞鼻窍。治拟清肺和胃,利湿化痰。

处方:藿香9g陈皮9g丹皮9g丹参9g米仁30g白芷9g天花粉12g生黄芪12g皂角刺9g蚤休9g桔梗4。5g生甘草3g。7剂。

中医文化传播

复诊:药后鼻涕减少,鼻通气改善,但晚间仍有鼻塞,大便欠实。舌根黄腻,脉细。上方去皂角刺,加川芎6g路路通9g炒白术9g。七剂。

三诊:鼻塞好转,稍有涕,色偏黄。检查示右中道少许黄涕。拟清肺化痰,利湿排脓。上方加黄芩9g败酱草12g。14剂。

四诊:药后鼻已不塞,涕少,大便次数增多。苔根稍腻,脉细。上方去败酱草,加防风9g炒白芍9g茯苓12g。14剂。

按:本例鼻渊涕脓,鼻塞重,头额胀痛,辨证属肺胃湿热内蕴,壅塞鼻窍,故以藿香、陈皮、米仁、白芷等和胃理气化湿通窍为主,黄芪、皂角刺托毒排脓,丹皮、丹参活血消瘀,疏通鼻络,二诊又加入川芎、路路通,以增强活血通窍作用。

案例2

吴××,男,20岁。

初诊:双鼻塞、流黄脓涕8~9年,伴头胀、头痛,嗅觉减退。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大,中甲肿,中道洁。舌苔薄黄,脉带弦。证属肺热内蕴,聚湿生痰,鼻窍不利。治拟清肺化浊,利湿排脓,通鼻窍。

处方:藿香9g陈皮9g辛夷9g前胡9g蚤休9g黄芩9g天花粉12g桑白皮12g皂角刺9g白芷9g桔梗4。5g生甘草3g。7剂。

复诊:鼻流脓涕减少,时有粘涕,交替性鼻塞,自觉记忆力减退。苔薄黄腻,脉细弦。上方加丹皮9g。14剂。

三诊:仍交替性鼻塞,鼻内有气味,涕少。检查示下鼻甲表面薄痂,右中甲肿,鼻道洁。证属脾运不健,痰湿滞留。加强健脾化湿,托毒排脓之功。藿香9g陈皮9g蚤休9g丹皮9g丹参9g炒米仁12g茯苓12g天花粉12g炒白术9g生黄芪12g煅牡蛎30g白芷9g桔梗4.5g生甘草2.4g。14剂。中医文化传播

四诊:通气改善,少涕。检查示双下鼻甲稍肿,苔脉同前。上方去茯苓,加桑白皮12g冬瓜子12g败酱草12g路路通9g。14剂。

按:上方连服3月,症状完全消退。

案例3

郑××,男,22岁。

初诊:反复双侧鼻塞、流脓涕4~5年,伴头胀、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曾行双鼻息肉摘除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窦CT摄片报告为“双慢性鼻窦炎”。烦躁易怒,寐差。检查发现双鼻腔宽,下甲小,中道尚洁。苔腻,脉弦。证属脾虚失运,痰浊内蕴,肺窍不利。治拟健脾化湿,宣肺化痰,通利鼻窍。

处方:藿香9g陈皮9g蚤休9g生白芍9g白芷9g川芎9g淮山药12g吴茱萸6g茯苓12g桑白皮12g苦参9g桔梗4.5g生甘草2.4g。7剂。中医文化传播

复诊:药后头痛减轻,鼻涕倒流。检查示双下甲小,鼻腔宽。苔薄腻,脉细弦。加强滋水生金,濡养鼻膜之功。

藿香9g陈皮9g蚤休9g生白芍9g白芷9g川芎9g米仁30g吴茱萸6g天花粉12g丹皮9g丹参9g仙鹤草15g旱莲草12g女贞子9g牡蛎30g(先煎)桔梗4.5g生甘草2.4g。14剂。中医文化传播

按:带方回原籍,连服中药3月,头痛消失。本例鼻息肉术后,头痛甚,白芷、吴茱萸温胃平肝,是治阳明、肝逆头痛之要药,再加川芎,止头痛效果更佳。另外,患者下甲小,肌膜萎缩,用仙鹤草、旱莲草、女贞子滋水生金。据临床报道,二至丸对萎缩性鼻炎有一定疗效。

案例4

李××,女,51岁。

初诊:反复双鼻塞、流脓涕20余年,曾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术后脓涕仍多,鼻窦CT示“双侧筛窦炎”。屡发肝炎。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慢性充血,下甲略小,双中甲肿,右中甲息肉样变,中道及嗅裂未见脓涕。鼻咽粘膜增厚,光滑,对称。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肺胃痰热,肝胆湿热,壅聚鼻窍。治拟疏肝利胆,清肺化痰,通窍排脓。

处方:柴胡9g生白芍9g藿香9g陈皮9g蝉衣9g蚤休9g天花粉15g丹皮9g丹参9g米仁30g桑白皮12g前胡9g当归9g冬瓜子30g山栀9g桔梗4.5g生甘草3g。7剂。中医文化传播

复诊:药后脓涕减少,分泌物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上方去前胡、桑白皮,加制黄精12g淮山药12g黄芪12g五味子6g14剂。

三诊:粘涕已无,鼻道洁。上方加川芎6g百合9g。14剂。

按: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本例辨证属肝胆湿热故在鼻渊基本方“逐渊汤”中加入柴胡、生白芍、山栀等加强清利肝胆湿热之药物。复诊时,因脓液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考虑其为免疫力较低,加入黄精、山药健脾扶正利湿。

案例5

厉××,女,60岁。

初诊:反复双侧鼻塞、流粘脓涕2~3年,晨起受凉后喷嚏作,鼻涕黄白相间,嗅觉减退。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肿胀,双中鼻甲病变,影响鼻窦引流,中道及嗅裂粘涕积聚。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证属肺脾气虚,湿浊内生,聚湿为痰,壅滞鼻窍。治拟健脾益气,利湿化痰,通利鼻窍。处方:藿香9g陈皮9g当归9g黄芪15g炒白术12g米仁30g蚤休9g丹皮9g丹参9g皂角刺9g苍耳子6g桔梗4.5g炙甘草3g。7剂。

中医文化传播

复诊:连服上方4周,脓涕已消,苔脉同前。上方去苍耳子,加茯苓12g路路通9g。14剂。

按:本例初诊时,局部病变重,引流差,曾建议手术治疗,切除息变中甲,以改善鼻腔引流,但患者拒绝,要求先保守治疗,服药四周,效果明显,免除了手术之痛苦。

案例6

陈××,女,59岁。

初诊:双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后1年,仍有时鼻塞,流黄涕,头痛甚,平时怕冷,容易感冒,手足发冷。检查发现双鼻腔内粘脓涕积聚。证属肺脾气虚,痰热内蕴,气机不利,肝气上逆。治拟健脾益气,温胃平肝,理气化湿。

处方:藿香9g陈皮9g丹皮9g丹参9g蚤休9g生白芍9g白芷9g当归9g川芎6g吴茱萸6g葛根12g皂角刺9g茯苓12g桔梗4.5g生甘草3g。7剂。中医文化传播

复诊:上方连服二周,脓涕减少,头痛消失。检查示鼻腔内少量粘涕。加强益气固表。藿香9g陈皮9g白芷9g皂角刺9g黄芪15g炒白术12g防风9g生白芍9g蚤休9g桔梗4.5g生甘草3g。十四剂。

三诊:头痛已去,仍怕冷,四肢发冷,素有胃窦炎。再拟健脾温胃。党参15g茯苓12g炒白术12g制香附9g生白芍9g白芷6g仙鹤草15g川芎6g吴茱萸3g陈皮9g桔梗4.5g生甘草2.4g。14剂。

按:本例兼怕冷,容易感冒,故二诊时加入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扶正御邪。

编后语有从脏腑及经络循行来看,鼻部不仅与肺有关,而且与阳明胃经有密切联系,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交于鼻根部;若病人常感觉面额部疼痛,面额部都属阳明。有舌苔黄厚,鼻涕黄浊,均反映肺胃热盛。中医辨证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广泛而灵活的联系。

内容摘自《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奔跑的小鹿校对:甘草

后台服务号:L-R(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贵阳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zj/5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