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临床康复病例讨论记录年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肺运动能力评估与物理治疗处方制定
2、技术讲解:脑卒中患者常用心肺康复评定技术
3、文献学习:Test-retestreliabilityandfourweekchangesincardiopulmonaryfitness
instrokepatients:evaluationusingarobotics-assistedtilttable
下面把会议记录发布,供参考。
一、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
基本情况:陶某,男,31岁,公司职员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2月余现病史:患者于年10月07日凌晨02:00被家人发现跌倒于床下,言语含糊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能,家人呼叫医院,途中出现烦躁意识不清,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血肿",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硬脑膜修补术+颅骨连接内固定术+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术",术后予脱水、补液、预防感染、预防癫痫等药物治疗。患者病程中出现"肺部感染",于年10月09日行气管切开术,出现肌红蛋白升高、肌酐升高,诊断"横纹肌溶解",予持续CRRT治疗。PICC尖端血培养:粪肠球菌;血培养溶血葡萄球菌,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诊断"脓毒血症",先后予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正常,予高压氧、康复等综合治疗,1个月左右拔除气管套管及鼻饲管。患者目前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专科查体意识清醒,MMSE、SDS、SAS不能配合。运动功能评定:上田敏评定:(右上肢-右手-右下肢):2-2-6;肌力评定(MMT):右侧肱二头肌1级,右侧腕背伸肌0级,右侧股四头肌2级,右侧胫前肌0级;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关节活动度评定:右侧PROM正常。右侧深、浅感觉减退。ADL(改良Barthel指数):47分。坐位平衡2级,立位平衡1级。ICF评分:45分。辅助检查(-01-04)生化34项:TP63.6g/L↓、GGT66.U/L↑、UA.umol/L↑、CysC1.64mg/L↑、β2MG2.95mg/L↑、P1.60mmol/L↑、CHO5.72mmol/L↑、TG3.90mmol/L↑、HDL0.81mmol/L↓、LDL4.17mmol/L↑、APOA11.15g/L↓、APOB1.21g/L↑、LPa.0mg/L↑。(-01-04)出凝血组合检查:DD0.mg/L。(-01-06)心脏彩超:左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F68%。(-01-04)头颅+胸部CT示:脑出血术后,左额颞叶、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右上颌窦炎。右肺下叶少许炎症可能,两肺少许索条影,随访复查。右肺上叶实性细小结节,年度随访复查。心肺功能评估
心肺功能评估结论
静态肺通气: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
踏车负荷:最大心率bpm,最大血压/88mmHg
心率储备:高
峰值摄氧量:低
无氧阈:低
运动耐量:中度下降
呼吸储备:正常
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功率车热身5分钟,10w训练20分钟,20w整理活动5分钟,0w运动中监测血压和心率,RPE13-14分运动后牵伸股四头肌和腘绳肌5分钟。其他治疗
呼吸训练,肌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治疗后评定
讨论问题
1、该患者年轻男性,无基础心脏疾病史,心肺功能下降可能原因有哪些?从氧的摄取和利用角度,分析该患者心肺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结合该患者早期反复感染的病史以及长期卧床状态,认为和该患者心肺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重点阐述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卧床时间较长,体力活动减少对患者心肺功能会有明显的影响。
医院的特邀嘉宾李主任谈到偏瘫患者普遍的骨骼肌肉系统的短板效应,该偏瘫患者还存在异常运动模式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肺功能下降。
2、心肺功能下降对该患者的功能有什么影响?从并发症和回归家庭的角度阐述了心肺功能下降对患者的影响。指出心肺能力下降会降低患者免疫力,降低患者耐力,影响患者训练的耐受度,从而影响患者感觉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患者重返家庭。
罗诗伟老师认为最主要的影响是影响患者的耐力和呼吸功能。朱丽老师指出心肺功能下降对患者的心理的影响,不利于治疗的执行和重返家庭和工作。脑卒中患者行走耐力差是患者重返社区所必须克服的障碍之一。
3、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如何制定?分析了危险分层对运动处方评估和制定的重要性。
开绍江老师重点讨论了运动强度如何制定以及个性化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运动训练以有氧训练为主,如徒手、踏车或手足联动踏车等,并适当加以阻抗运动、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4、脑卒中患者有氧训练有何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如何选择运动方式,如何把控运动强度?偏瘫患者要注意痉挛、疼痛的影响,避免明显的代偿动作和异常模式。对于有癫痫发作史的病人要做好应急措施。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平衡功能差的患者要防跌倒。协调障碍的患者要给予充分的固定。感觉减退的患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