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A1
1、目前最常用的牙位记录方法为部位记录法,其中阿拉伯数字5代表A、中切牙
B、第一前磨牙
C、第一磨牙
D、第二前磨牙
E、第二磨牙
2、Palmer记录中乳牙以英语字母表示,其中A代表A、乳中切牙
B、乳侧切牙
C、乳尖牙
D、第一乳磨牙
E、第二乳磨牙
3、Palmer记录中乳牙以英语字母表示,其中C代表A、乳中切牙
B、乳侧切牙
C、乳尖牙
D、第一乳磨牙
E、第二乳磨牙
4、目前我国最常用的临床牙位记录方法是A、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记录方法
B、通用编号系统记录方法
C、Palmer记录系统
D、部位记录法
E、英文字母记录法
5、关于部位记录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以“+”符号将牙弓分为上、下、左、右四区
B、每区以阿拉伯数字1~8分别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
C、以罗马数字Ⅰ~Ⅴ分别依次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D、牙位越远离中线,数字越小
E、牙位越靠近中线,数字越小
6、关于Palmer记录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分区方法与部位记录法的方式相同
B、恒牙记录方法与部位记录法相同
C、乳牙记录方法与部位记录法相同
D、乳牙则是用大写英文字母A~E表示
E、恒牙记录使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
7、上颌尖牙唇面外形高点的位置是A、颈缘处
B、舌隆突处
C、颈嵴处
D、中1/3处
E、中1/3与颈1/3交界处
8、下列关于颈嵴的说法,正确的是A、(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
B、是前牙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C、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
D、是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行隆起
E、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微突的釉质隆起
9、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行隆起,称为A、三角嵴
B、斜嵴
C、切嵴
D、轴嵴
E、颈嵴
10、下列关于横嵴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中央的细长形釉质隆起
B、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
C、前牙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D、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
11、(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称为A、切嵴
B、边缘嵴
C、横嵴
D、斜嵴
E、牙尖嵴
12、下列关于三角嵴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前牙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B、在唇、颊面上的长形线状隆起
C、(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相连形成嵴
D、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E、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中央的细长形釉质隆起
13、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称为A、切嵴
B、边缘嵴
C、牙尖嵴
D、三角嵴
E、斜嵴
14、对边缘嵴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前牙舌面窝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B、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
C、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中央的细长形釉质隆起
D、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E、(牙合)面与轴面相交的长形隆起
15、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釉质隆起,称为A、边缘嵴
B、切嵴
C、牙尖嵴
D、三角嵴
E、斜嵴
16、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成为A、牙尖
B、牙体长轴
C、嵴
D、沟
E、窝
17、对轴嵴的解释哪一个是正确的A、牙釉质的长形线状隆起
B、轴面与轴面相交所形成的长形线状隆起
C、在唇、颊面上的长形线状隆起
D、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
E、(牙合)面与轴面相交的长形隆起
18、不属于牙演化的特点的描述是A、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槽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端生牙演化
B、牙的数目由多变少
C、牙齿的形态由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D、牙的替换次数向双牙列演化
E、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
19、下列有关牙演化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B、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
C、牙的替换次数由双牙列向多牙列演化
D、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
E、牙数目由多变少
20、下列有关牙演化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
B、牙数目由少变多
C、由双牙列向多牙列演化
D、牙的分布由集中至逐渐广泛
E、牙根从有到无
21、动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过程中,牙齿的演化叙述正确的是A、牙数目由少变多
B、牙形由复杂异形变为单一同形
C、牙替换次数由双牙列变为多牙列
D、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变为侧生牙最后演化槽生牙
E、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侧生牙变为端生牙最后演化槽生牙
22、下列关于牙齿附着于颌骨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端生牙为牙齿附着于颌骨的方式之一
B、槽生牙为牙齿附着于颌骨的方式之一
C、侧生牙为牙齿附着于颌骨的方式之一
D、侧生牙较端生牙牢固
E、端生牙不易脱落
23、以下关于端生牙的说法正确的是A、端生牙有牙根
B、端生牙凭借牙骨质附着于颌骨的边缘
C、端生牙易脱落
D、端生牙在爬行动物中常见
E、端生牙在哺乳动物中可见
24、以下关于侧生牙的说法正确的是A、侧生牙只有一侧的基部与颌骨相连
B、侧生牙有完善的牙根
C、侧生牙在大部分硬骨鱼中常见
D、侧生牙比端生牙牢固
E、侧生牙的基部在牙槽窝内生长
25、以下关于槽生牙的说法错误的是A、槽生牙有较完善的牙根
B、槽生牙位于牙槽窝内
C、槽生牙有血管神经末梢从根尖孔入髓腔
D、哺乳动物都的牙均为槽生牙
E、槽生牙可以在一生中不停地被替换
26、关于多牙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槽生牙属于多牙列
B、端生牙或侧生牙属于多牙列
C、多牙列牙齿缺失以后可由后备牙补充
D、多牙列能够去旧更新,终生不止
E、大部分硬骨鱼,爬行类为多牙列
27、下列关于双牙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牙齿在一生中只能够替换一次
B、分为乳牙列和恒牙列
C、主要是槽生牙
D、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E、去旧更新,终生不止
28、以下关于牙体外形与牙附着方式联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硬骨鱼类的牙齿属于同形牙,为端生牙
B、两栖类动物的牙齿属于端生牙,为单椎体同形牙
C、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属于异形牙,其牙齿位于牙槽窝内,属槽生牙
D、爬行动物牙齿为侧生牙,形态为单椎体同形牙
E、爬行动物的牙齿为端生牙,形态为单椎体同形牙
29、下列关于乳牙与恒牙的鉴别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恒牙颈嵴突起不明显,乳牙颈嵴突起明显
B、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C、恒牙牙冠颈部缩窄,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大明显
D、乳牙牙冠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E、恒磨牙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分叉大
30、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恒牙颈嵴突起特别明显
B、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C、乳牙牙冠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D、恒牙牙冠颈部缩窄,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大明显
E、乳牙颈嵴突起明显
31、下列关于乳牙与恒牙牙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乳牙体积比同名恒牙要小
B、乳磨牙体积以第一乳磨牙较小,而第二乳磨牙较大
C、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
D、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E、恒牙体积较大,磨牙体积以第二磨牙最大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
B、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
C、恒磨牙根干较长,根分叉小
D、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E、以上均正确
33、乳牙形态不同于恒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乳牙色泽呈乳黄色
B、乳牙冠根分明
C、乳牙相对自身牙体髓腔较大
D、乳前牙的牙冠相对较宽
E、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4、以下关于乳前牙的临床应用解剖说法错误的是A、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
B、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C、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
D、乳中切牙的解剖标志是宽冠宽根
E、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向远中,与恒尖牙相同
35、下列乳牙髓腔形态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A、乳磨牙通常有3个根管
B、乳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
C、乳磨牙通常有2个根管
D、下颌第二乳磨牙一般为4个根管
E、上颌乳磨牙一般为2个根管
36、下列关于乳牙髓腔形态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牙冠中部
B、乳前牙髓腔与其牙冠外形相似
C、乳前牙髓腔根管多为单根管
D、乳前牙髓腔偶见下颌乳切牙根管分为唇、舌向2个根管
E、以上均正确
37、乳牙牙根开始吸收的时间是A、替牙前1年内
B、替牙前1~2年
C、替牙前2~3年
D、替牙前3~4年
E、替牙前4~5年
38、下列有关乳磨牙髓室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乳磨牙髓室通常均有3个根管
B、上颌乳磨牙有2个颊侧根管,1个舌侧根管
C、下颌乳磨牙有两个近中根管,1个远中根管
D、下颌第二乳磨牙不会出现4个根管
E、乳磨牙髓室较大
39、以下不符合乳牙的髓腔形态特征的是A、髓室大
B、髓壁薄
C、髓角高
D、根管粗
E、根尖孔较小
40、下列关于乳牙的髓腔形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乳牙的外形相似
B、但按牙体比例而言,乳牙髓腔较恒牙者为大
C、乳牙的髓腔髓室大、髓壁薄
D、乳牙的髓腔髓角高、根管粗
E、乳牙的髓腔根管斜度较小
41、以下有关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下颌切牙因根管较小,根管侧壁,厚约1mm,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
B、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
C、上颌前磨牙因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
D、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应在(牙合)面正中央处开髓,尤其是偏向舌侧,可避免舌侧薄弱而折断
E、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
42、以下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上颌前牙的髓腔唇舌剖面观呈梭形
B、上颌前牙的髓腔近远中剖面观呈三角形
C、上颌切牙根颈横剖面的髓腔呈圆三角形,唇侧比舌侧宽,与牙根外形基本一致
D、上颌尖牙髓腔为椭圆形,位于牙根的中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E、以上均正确
43、下列关于下颌前牙髓腔形态的相关描述中,不恰当的是A、下颌切牙髓腔呈窄长三角形
B、下颌切牙近切嵴部分的髓室最宽
C、下颌切牙颈部横剖面髓室的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D、下颌切牙根中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
E、下颌切牙不会出现唇、舌向两根管
44、下列关于下颌磨牙髓腔形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
B、髓室底多见3~4个根管口
C、下颌磨牙的髓室呈矮立方形
D、下颌第三磨牙髓腔变异很大
E、以上均正确
45、上颌前磨牙的髓室形态中哪项正确A、近远中径大于唇舌径
B、近远中径大于(牙合)龈径
C、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D、(牙合)龈径大于唇舌径
E、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46、根管横断面可呈C字形的牙齿为A、上颌第一磨牙
B、上颌第二磨牙
C、上颌第三磨牙
D、下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二磨牙
47、上颌第一磨牙内哪一个髓角最高A、近中舌侧
B、近中颊侧
C、远中颊侧
D、远中舌侧
E、第五牙尖处
48、以下关于磨牙应用解剖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下颌第一磨牙早期龋坏可以拔除,不用及时修复
B、混合牙列期拔牙时应注意鉴别第一磨牙与第一乳磨牙形态,以免误认
C、上颌磨牙断根在取出时容易将断根推入相邻颌面间隙中
D、下颌第三磨牙断根拔除时容易将断根推入下颌管
E、上颌第三磨牙是寻找腮腺导管口的标志,拔除时还要注意牙根数目、方向
49、上颌第一磨牙的外形高点与接触区叙述不正确的是A、颊面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
B、舌面外形高点位于舌中1/3处
C、邻面外形高点位于(牙合)1/3处
D、近中接触区位于(牙合)1/3与颊1/3交界处
E、近中接触区位于(牙合)1/3与颊1/3、中1/3交界处
50、关于磨牙应用解剖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A、第一磨牙萌出最早,易龋坏
B、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于建立正常咬合有重要作用
C、第二磨牙的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
D、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错位萌出或阻生
E、上颌磨牙的根尖感染有可能引起牙源性的上颌窦炎
答案部分
一、A1
1、
D
目前最常用的牙位记录方法为部位记录法:以“+”符号将牙弓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每区以阿拉伯数字1~8分别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罗马数字Ⅰ~Ⅴ分别依次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2、
A
Palmer记录系统也是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恒牙记录同部位记录法;乳牙以英语字母A~E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3、
C
Palmer记录系统也是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恒牙记录同部位记录法;乳牙以英语字母A~E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4、
D
常用的临床牙位记录方法有四种,其中我国最常用的临床牙位记录方法为部位记录法。
5、
D
部位记录法:以“+”将牙弓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每区以阿拉伯数字1~8分别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罗马数字Ⅰ~Ⅴ分别依次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牙位越靠近中线,数字越小;牙位越远离中线,数字越大。
6、
C
Palmer记录系统:其分区方法、恒牙记录方法与部位记录方法相同,乳牙则用英文A~E分别代表如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7、
E
上颌尖牙唇面的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
8、
E
颈嵴: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微突的釉质隆起。
9、
D
轴嵴:是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行隆起。尖牙唇面的轴嵴称为唇轴嵴;后牙颊面的轴嵴称为颊轴嵴;尖牙及后牙舌面的轴嵴称为舌轴嵴。
10、
E
横嵴: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
11、
D
斜嵴:(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
12、
E
三角嵴:是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中央的细长形釉质隆起。
13、
C
牙尖嵴: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称为牙尖嵴。
14、
A
边缘嵴:是前牙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15、
B
切嵴:是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
16、
C
嵴:为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17、
D
轴嵴是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嵴: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18、
A
牙演化的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19、
C
牙演化的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20、
A
牙演化的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21、
D
牙演化的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22、
E
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分为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其中端生牙附着于颌骨的边缘,易脱落,侧生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
23、
C
端生牙:此类牙无牙根,仅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易脱落。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4、
D
侧生牙:除牙齿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以外,其一侧也附着于颌骨的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动物的牙齿。
25、
E
槽生牙:此类牙齿有较完善的位于牙槽窝内的牙根,并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齿均为槽生牙。
26、
A
多牙列: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牙缺失后可由后备牙补充,去旧更新,终生不止,故名为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7、
E
双牙列:牙在一生中只替换一次,即乳牙列和恒牙列,故称为双牙列。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28、
E
同形牙:全口牙的形态相同,多为三角片或单椎体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齿。异形牙: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端生牙:此类牙无牙根,仅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易脱落。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侧生牙:除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外,其一侧也附着于颌骨的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槽生牙:此类牙有较完善的位于牙槽窝内的牙根,并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均为槽生牙。
29、
B
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0、
A
恒牙颈嵴突起不明显,乳牙颈嵴突起明显。恒牙牙冠颈部缩窄,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大明显。乳牙牙冠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31、
E
恒牙体积较大,磨牙体积以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磨牙次之。乳牙体积比同名恒牙要小,乳磨牙体积以第一乳磨牙较小,而第二乳磨牙较大。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2、
E
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恒磨牙根干较长,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33、
A
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4、
E
乳牙外形的特点: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颈嵴突出、冠根分明;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但是乳中切牙的特点是宽冠宽根。
35、
A
乳磨牙髓室较大,通常均有3个根管,上颌乳磨牙有2个颊侧根管,1个舌侧根管;下颌乳磨牙有两个近中根管,1个远中根管。下颌第二乳磨牙有时可出现4个根管,其分布为近中2个根管,远中2个根管。
36、
E
乳前牙髓腔与其牙冠外形相似,根管多为单根管,偶见下颌乳切牙根管分为唇、舌向2个根管。
37、
D
乳牙在替牙前3~4年牙根即开始吸收,因此在治疗接近替牙期的乳磨牙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以致损伤根周组织。
38、
D
乳磨牙髓室较大,通常均有3个根管;上颌乳磨牙有2个颊侧根管,1个舌侧根管;下颌乳磨牙有两个近中根管,1个远中根管。下颌第二乳磨牙有时可出现4个根管,其分布为近中2个根管,远中2个根管。
39、
E
乳牙的髓腔形态:虽与乳牙的外形相似,但按牙体比例而言,乳牙髓腔较恒牙者为大,表现为髓室大、髓壁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斜度较大,根尖孔亦大。故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
40、
E
乳牙的髓腔形态:虽与乳牙的外形相似,但按牙体比例而言,乳牙髓腔较恒牙者为大,表现为髓室大、髓壁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斜度较大,根尖孔亦大。故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
41、
D
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即牙冠颊面近颈部突出,牙冠舌面近缘较突出,其髓腔亦偏向颊侧,故开髓部位应在(牙合)面偏向颊尖处;若在(牙合)面正中央处开髓,尤其是偏向舌侧,常致舌侧薄弱而折断。
42、
E
切牙根颈横剖面的髓腔呈圆三角形,唇侧比舌侧宽,与牙根外形基本一致,位居剖面的中央略偏唇侧。尖牙髓腔为椭圆形,位于牙根的中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43、
E
下颌切牙颈部横剖面髓室的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中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根管的唇舌径及近远中径均缩小,有时可见唇、舌向两根管。下颌尖牙根管与上颌尖牙的相似,但较其窄小。
44、
E
下颌磨牙的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髓室底多见3~4个根管口,与相应根管相同。
45、
E
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冠颈部及根柱内。髓室顶中部凸向髓腔,最凸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顶上有颊舌两个髓角。
46、
E
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的颊舌径很宽,有的近中根只有1个较扁的根管,也有一些第二磨牙近远中根管在颊侧融合,横断面呈1个C形单根管。
47、
B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髓角最高,髓角从高到低的排列是近中颊侧髓角,腭侧髓角,远中颊侧髓角。
48、
D
磨牙应用解剖:①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和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故应尽量保留和尽早治疗。如必须拔除,也应及时修复,以免影响正常咬合关系;②第一磨牙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时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认;③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仅以薄骨质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拔牙时,特别是在取出断根时,应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④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关系密切,在拔牙时应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以免将牙根推入下颌管,损伤下牙槽神经;⑤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口。上颌第三磨牙也是临床寻找腭大孔的标志;⑥拔上下颌磨牙时,注意牙根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断根或根残留。
49、
D
上颌第一磨牙颊面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舌面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邻面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与中1/3、舌1/3交界处,近中接触区位于(牙合)1/3与颊1/3、中1/3交界处。
50、
C
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①第一磨牙萌出最早,窝、沟、点隙多易龋坏;②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和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③第一磨牙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时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认;④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错位萌出或阻生;⑤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仅以薄骨质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