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老谈鼻渊辨证针药论治
第期
鼻渊是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为特征的鼻病。主要指急、慢性鼻窦炎。
病因病机
1、鼻为肺之外窍,热邪蕴积于肺,常上灼鼻窍而为涕为渊。《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肺热熏灼窦窍而成鼻渊。
2、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谓:“浊涕如渊,《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要皆阳明伏火所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说,鼻之“经络所致,专属阳明”。诸经之热犯及鼻窦,必循阳明经脉上达而致鼻渊。
2、诊断依据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急性鼻渊伴有发热及全身不适。
2、急性鼻渊发病迅速,病程较短,若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为慢性鼻渊,病程较长。
3、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4、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辨证论治
1、肺经风热证
证候:鼻涕量多,混浊,嗅觉减退,头痛,或有发热恶寒,汗出,咳嗽痰多,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10克,杏仁,石膏30克,甘草10克,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黄芩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灸:辜老鼻炎8针,电针疏密波30分钟。火罐疗法:大椎,风门双,肺俞双,留罐15分钟。
2、胆腑郁热证
证候:鼻涕量多,混浊,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耳鸣,寐少多梦,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胃火,泻肝胆。
方药:升麻葛根汤加减:升麻10g,葛根15g,赤芍药15克,黄芩10克,鱼腥草15g,蒲公英15g,桔梗10克,白芷10克,皂角刺10克,苍耳子10g甘草6g。薏苡仁15克,冬瓜仁10克,水煎服,每日1次。
针灸:辜老鼻炎8针去合谷加阳陵泉,电针疏密波30分钟。火罐疗法:大椎,肝俞双,脾俞双,留罐15分钟。
3、脾胃湿热证
证候:鼻涕量多,混浊色黄,缠绵不愈,鼻塞持续,嗅觉减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或头胀,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白豆蒄10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滑石15克,石菖蒲10克,连翘12克,薄荷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次。
针灸:辜老鼻炎8针去合谷加三阴交,电针疏密波30分钟。火罐疗法:大椎,脾俞双,三焦俞双,留罐15分钟。
4、肺气虚寒证
证候;鼻涕混浊,鼻塞,稍遇风冷则加重,嗅觉减退,病程长,或伴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白,自汗,畏寒易感冒,咳嗽痰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肺散寒。
方药:补肺汤加减:党参15g,当归10g,生黄芪30g,白芷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2克,黄芩各10g,鱼腥草15克,芦根12g。桔梗10克,甘草10克,辛夷花10克,鱼脑石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针灸:辜老鼻炎8针去合谷加足三里,电针疏密波30分钟。无瘢痕艾炷灸:大椎,膻中,肺俞双,膏肓俞双各5壮。
5、脾气虚弱证
证候:鼻涕混浊,量多,鼻塞,劳累后症状加重,嗅觉减退。或伴食少,腹胀,便溏,乏力,头昏重,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补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甘草6克,山药15克,桔梗10克,莲子12克,白扁豆10克,砂仁6克,薏苡仁15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灸:辜老鼻炎8针去合谷加足三里,电针疏密波30分钟。无瘢痕艾炷灸:四花穴,脾俞双,膏肓俞双各5壮。
四、本人临床病案:林某,女,54岁,文昌籍,因右面部肿胀2年余而于年9月9日就诊。
一诊,患者自述2年前右面部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肿胀,因不影响生活,也就不在意。今年2月后,右侧颞部开始疼痛,右牙也出现疼痛,舌尖有麻木感,口上翘歪斜,鼻子时通时塞,按揉后短暂通畅,右面部有蚁爬感,影响睡眠和工作。年8月3医院CT检查:右侧上颌窦少量炎症,曾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右面部明显肿大,表情僵硬,右口角上翘,面色无华,全身乏力,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厚微黄腻,脉沉弦。西医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中医诊断为鼻渊。为热毒阻窍,入肺阻滞阳明所致。治法,清热解毒,补气通阳明。方药:灸黄芪2袋,金银花2袋,野菊花2袋,辛夷花2袋,白芷2袋,黄芩2袋,薏苡仁2袋,败酱草2袋,甘草2袋。温开水冲分2次服。7天为1疗程。针灸用辜老鼻炎8针。电针疏密波2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二诊(/9/28)经针药治疗一个疗程后,右面肿胀消退,但口角仍上翘,右颞部疼痛,舌暗红苔白,脉沉细。此为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7天为1疗程。针灸改为一组:右颧髎,头维,率谷,风池,外关。二组:肩髃,曲池,合谷,髀关,足三里,三阴交。二组交替。连用10天为1疗程。
三诊(/10/10)经针药治疗2个疗程后面肿,头痛,口翘,麻木症状基本消退,取得显效。效不更方。按上法再针药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赵雪茹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