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谈nbsp鼻渊

第八讲鼻渊

鼻渊,是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亦有“脑漏”、“脑砂”、“脑崩”、“脑渊”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各种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鼻子是人体九窍之一,为人体七个“清窍”中的两个。为什么称“清窍”?意思是这些器官必须通灵清洁的,不同于排泄的另两个“窍”。如果鼻子流鼻涕、鼻塞就不通灵清洁了。鼻子与肺的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是肺的外在器官,是肺气的外在表现。肺气不宣,就导致清窍不宣。反过来也可以说:清窍不宣也可以导致肺气不宣。

临床上,鼻渊可以分为虚实两大类。

一、实证:

实证鼻渊主要受肺气的影响,肺气不宣可以导致清窍不宣,病情深入,就可能会导致清阳失宣;肺热严重可以导致清窍清气失却宁静,也可发为鼻渊。热邪上蒸气分,致使清气蕴蒸,同样可以导致鼻渊。所以鼻渊实证的病机状态是:清气不宣、清阳失宣、清气失宁、清气蕴蒸。

(一)清气失宣候1.肝肺风热证·清气失宣候

风热郁遏上焦,清气失于宣发,肝火内郁,而成杂病家通称之为上焦风火之证。其见症以耳、鼻等清窍不得宣通之症象为主。其治则以疏风宣泄为主,佐以清降郁火,内外分消之法。

董建华治鼻渊:前额及鼻梁处痛,鼻塞或流清涕,不闻香臭,耳下肿痛,午后低烧,舌淡红苔腻,脉细滑小数。苍芷汤:川芎、苍耳子、辛夷、菊花、苍术、葛根各10g,白芷、陈皮各6g,细辛2.5g(《临证治验》)。

2.肺胃热痰证·清气失宣候

为热痰郁滞肺胃,上中清气失于宣展,不能上发空窍之证,杂病家通称之为阻塞清窍,清阳痹阻之证。其见症虽以空窍不宣之症象显明,但必兼见上中气机宣降失常之脉症。其治则当以宣发肺气,涤痰清热为法。

路志正治多寐症(发作性睡病):形体丰腴,动则息促,多寐,久治无效,鼻塞,晚间胸闷,睡后鼾声大作,经常憋醒,痰多色白而黏,咯出不易,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成坑,午后加重,自汗气短,便溏,日两行,夜尿~5次,色清量多,饭后饮浓茶,每晚~5磅,舌稍暗有小瘀点,苔薄白,脉沉滑小数,素有鼻炎史,为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所致,宜疏风宣肺,清热化痰,佐以利湿,苍耳子散合温胆化裁:苍耳子、白芷、桔梗、前胡、法半夏、陈皮、黄芩、竹茹、牛蒡子、黛蛤散各12g,六一散、芦根各0g。7剂,忌浓茶辣辛肥甘,宜少量频饮清淡素餐,15剂诸证轻缓,夜寐得酣,日间嗜睡大减,大便成形,浮肿见消,去芦根、六一散之利湿,加胆南星、天竺黄以清热化痰,炙酥皂角子以涤痰浊,又15剂,嗜睡基本控制,至50余剂嗜睡痊愈,以前法加大药量,佐以健脾为丸缓图,随访年未发。

(二)清阳失宣候1.肺卫风寒证·清阳失宣候

系外感风寒,寒邪偏重,郁遏上焦清阳之气,不得宣发于空窍之候。见症以清空、清窍失宣症象为主,如头痛、鼻塞流清涕、咽阻、失音,或咽痒咳嗽等;与清气失宣候略同,但略深重,因其寒重,已郁遏阳分,故可见形寒、畏冷、恶寒等阳气失宣之象,通常可见于感冒头痛,鼻渊,失喑等病症。其治则总以温通上焦阳气,以宣发风寒。切不可妄投寒凉清润,以免抑遏病机,留滞邪气,转成慢性疾病。

葱白葛根汤证:适用于肺卫风寒证,治恶寒头痛,鼻塞流涕。

葛根、白芍、川芎、知母、生姜、葱白。

苍耳散证:适应风热壅遏,清阳不升,浊阴上逆,鼻流浊涕。

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

费伯雄治冬月时寒,感冒重阴,寒气侵脑,风气壅遏,鼻窍不通,时流浊涕,通阳圣化汤:当归、川芎、香附、白术、羌活、白芷、辛夷、天麻、红枣、生姜。

来春茂治过敏性鼻炎:黄某某,女,29,小学教师。年1月1日来诊。患者自述,阵发性鼻痒,喷嚏连声,流白色清涕,鼻塞,头痛,反复缠绵两年之久,冬季寒风刺激后尤重。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未效,用桂枝、白芍各6g,炙甘草.5g,生姜片,大枣5枚,另研葶苈子15g,蝉衣9g,分次吞服;气虚加参、芪、白术,涕黄加黄芩、黄柏,头痛鼻塞加藁本、白芷、川芎、僵蚕、辛夷、苍耳子,鼻流清水难以休止加五味子、诃子、乌梅收涩。6剂,服后病者自述已痊愈。

2.肝肺寒瘀证·清阳失宣候

肝之寒瘀上犯于肺,郁遏上焦清阳之气,不能宣达于空窍而成,见症以清空清窍之症象显明,但可兼见阳气不宣之脉症。治则当温通阳气,活血化瘀,以行经通络。

张觉人治周某某,男,岁,于年10月日初诊。患者得头痛证,已逾四年。缘于年春月某天清晨,突然为患,初起只觉头右侧太阳穴闷胀、疼痛隐隐然,渐至眉梭骨痛,随之而来右瞳充血,泪水盈眶,一时间头部呈深在性钝痛。当医院,经内科按神经头痛处理而缓解。事后不久,头痛又作,且较前次为重,医院,经放射科拍片诊断为右上颌窦黏液囊肿。拟进行手术治疗,因患者有顾虑而出院,以至7、7、75逐年偏头痛呈阵发性加剧,早期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每每发作,或注射安痛定,或作穴位封闭疗法。直至今年9月,痛势更觉难当,一日发作2~次。再用前法治疗,当时虽有缓解,药后依然如故。患者苦不堪言,遂来门诊部要求中药治疗。来诊时呈痛楚面容,患侧不红不肿,视其右眼眶微紫,目呈几丝赤缕。脉乃沉涩,舌质暗红。脉证合参,可知血瘀较甚。据证拟案,治当活血化瘀:当归、丹参、鳖甲(先煎)、茯神各12g,川芎、赤芍、乳香、柴胡各9g,三七6g(碾末冲服),夏枯草0g。每天1剂,每剂日煎服次,酒少许为引。

先后用上方加减,或加红花,或以穿山甲代鳖甲,或用昆布易夏枯草,从10月日始至10月0日止,共服药26剂,患者症状消失。停药数天后,医院拍右上颁窦黏液囊肿复查片,报告囊肿明显吸收。随访至今1年来,未再复发。

(三)清气失宁候1.肺胃风热证·清气失宁候

系风热上受,蕴于肺胃,不得宣泄,而上逆于空窍,亦为肺胃风热证里证之一。除见于风热,风温,冬温,温毒新感外,还可见于多种外科,咽喉杂症。其见症以清空清窍症象为主,如头昏,头胀,头痛,目昏目眩,咽痒咽痛咽肿,龈肿,耳闭耳胀耳痛,腮颐肿痛,鼻塞涕浊等。病在上焦,治法仍从轻清宣泄郁热为主,不可早投苦降清下,反遏病机,郁热必不得清彻,多留后患。

辛夷花汤证:施今墨方。治慢性鼻窦炎,头常晕痛,鼻塞不通,涕多脓稠。

辛夷6g,白芷、薄荷、酒川芎、藁本、节菖蒲、炒防风各5g,北细辛g,杭菊、酒生地、连翘、酒制黄芩各10g。

张赞臣治慢性副鼻窦炎,鼻窍阻塞,常流浊涕,不闻香臭,呼吸不畅,且有眉棱作酸,咽红干燥痛,痰黏咯吐不出,脉滑舌苔。辛夷汤:蔓荆子6g,桔梗、辛夷、射干各.5g,海蛤壳12g,甘草2.5g,前胡、牛蒡子、玄参、桑皮、瓜蒌皮各9g(《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2.肝胃风火证·清气失宁候

风火内蕴,挟木火上逆,扰动上焦清气,上干清道而成。杂病学家通称为风热上受,或上焦风火之证。其见症虽以清空清窍之症象显明,但必兼见风火上炽之脉症。其治则当清疏肝胃风火为主,外散风邪,内降伏火。

干祖望治涕黄症。脓涕奇多,夏轻冬重,平时易感冒,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小弦。清宣汤:龙胆草g,山栀、白芷、苍耳子各10g,辛夷、薄荷各6g,芦根0g(《中医杂志》)。

.肝胆风火证·清气失宁候

热蕴肝胆,热盛生风,风火上扰,清气失其清宁,上干清道,而成杂病学家通称为上焦风火,亦有称为肝火内燔之证。其见症虽以清空清窍之症象显明,但必兼见肝胆火炽之脉症。其治则总宜清降肝胆风火为主,以撤其上炎之势。

清肝透顶汤证:费伯雄方。适应阳邪外烁,肝火内燔,鼻窍不通,时流黄水。

羚角、石决明、夏枯草、丹皮、元参、桔梗、蝉衣、桑叶、薄荷、橄榄。

陈士铎:肺经郁火不宣,鼻塞不通,浊涕稠黏,如脓如髓,腥臭难闻,多年不愈,取渊汤:辛夷、桔梗各6g,当归、炒栀子、茯苓、天花粉各9g,柴胡、贝母各g,元参、黄芩、白芍各0g,寸麦冬60g,生地15g。

.肺胃燥火证·清气失宁候

燥火内蕴肺胃,上扰清气,逆于清道,致空窍失利,是为杂病学家亦通称为风热上受,或上焦风火之证。其见症以清空与清窍症象显明,但必兼见肺胃燥火内炽之脉症,与风热、风火之证有别。其治则当清泄其肺胃燥火为主,火降热泄,清气自宁。

华良才治杨某,女,50岁,年2月2日初诊,自述患右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合并外息肉已8年,0年11月曾作过右侧鼻息肉摘除术,术后2年鼻息肉复发,常易“感冒”,致使鼻窦炎反复发作,于半月前因操持家务过劳及患感冒失治,又现鼻阻塞、头昏、头痛、流黄色黏脓体涕、口苦、咽干、便干溲黄等症,脉滑数,舌苔黄腻。鼻腔检查:右侧中鼻道有息肉2个,中鼻甲息肉样变性,鼻腔有多量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左鼻腔未见明显病变,0年11月曾做过X线拍片检查:“右侧上颌窦黏膜肥厚,并有两个圆顶状突出影。”诊断为“右侧慢性上颌窦炎并有息肉增生。”曾动员做鼻腔息肉摘除及上颌窦根治术,未接受。后者临床诊断为:“右侧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急性发作(过敏+感染性)。”中医辨证属于虚实错杂,寒热交夹型。先予辛夷清肺饮疏风散邪,清热利浊:辛夷、苍耳子、焦山栀、炙枇杷叶、百合各10g,生甘草、知母、麦冬各8g,煅石膏15g,炒黄芩、升麻各6g,服药8剂,鼻阻塞、头昏头痛、口苦咽干等症减轻,黄脓涕已止。建议做右侧鼻腔息肉摘除术。术后1周,开始服补中益气汤和苍耳子散加减5剂。5年6月26日随访,自述2年多来很少感冒,即使感冒症状也轻,未曾引起鼻窦炎发作,鼻腔息肉亦未见复发。

(四)肺卫风燥证·清气蕴蒸候

风燥内蕴,蒸灼清气,肺气失其清肃而成。邪渐化热,唯恐下传入胃而成燥热之证。时病家通称为燥气上受,燥气上薄,清邪中上,或燥气上逼肺卫之证。其见症以热蒸气分之脉症为主,兼有上焦气失宣降之症象。其治则当轻清以解其燥,甘润以保其津液,以免下传之变。

叶天士治某,鼻渊三载,药投辛散,如水投石,未能却除辛辣炙煿耳,近复咳嗽音嘶,燥气上逼肺卫使然:杏仁、连翘、象贝母、白沙参、桑皮、马兜铃,糯米汤煎(《临证指南医案》77)。

二、虚证:

鼻渊虚证以清气不升、阳虚不固为主要病机状态。

(一)肺脾气虚证·清气失升候

系上中二焦气虚,肺脾之气不能升举,致胸中清气不得上升,空窍失其所养,内外阳气失和。杂病家通称之为大气不升、大气下陷,或清气下陷、上虚下实之证。其见症虽以清空清窍症象或阳气失和之症象显明,但必以气虚不充之脉症为凭。因而其治则自当以温补肺脾之气为主,佐以升举清气之品,使清气得以上升。

蒲志孝治韩某,女,11岁,小学生,住梓潼城关镇。患儿在年月份因经常鼻塞,流清涕,嗅觉减弱,诊为慢性鼻炎;医者袭用通套成方苍耳辛荑散加黄芩、银花、连翘之类清热药近10剂未效。适患儿之父亦因阳虚气弱,同时服用重剂右归汤之类温补剂。父女俩轮流使用一个药罐,一日不慎互相将药错服,患儿之父惧有不测,谁知服后,患儿惊喜相告:“爸爸,我的鼻子通了!”不久;医者云:“患儿身体较差,先给她补养一下,再治鼻炎”,乃处予补中益气汤和加味苍耳辛荑散各5剂,嘱先后服用。服补中益气汤后患儿精神转佳,呼吸通畅,待服加味苍耳辛荑散“消炎”后,却又鼻塞如故。

(二)肺脾阳虚证·阳虚失固候

为肺脾阳气亏损,无力固摄,致津液、阴精滑泄难禁,杂病家通称为阳虚滑脱之证。其见症,虽以滑脱之症象显明,但必兼见肺脾阳气虚弱之脉症,并以之为主。其治则当以温补肺脾阳气为主,以固摄之。

王雨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脉浮虚者,黄芪五物汤。渐渐失音,脉虚浮或微细,主黄芪建中汤。

龙瑞敏治杨某,男,9岁,5年10月2日初诊。诉患过敏性鼻炎多年,每因受风受冻或衣着单薄时诱发。发时鼻塞不通,流清涕如水,喷嚏频作。曾自服多种治感冒中成药,效果不显。又服抗过敏西药,疗效亦不理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拟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各9g,黄芪15g,辛夷花、干姜各9g,大枣、炙甘草。服药剂,诸症消失。但数月后又受凉复发。二诊仍用原方,以干姜9g易生姜,并加大枣、炙甘草用量,续服6剂病愈,至今未再复发。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zl/1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