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凝血退针法减少肺穿刺活检并发症
本期向大家分享今年5月介入放射学杂志发表的能有效减少肺穿刺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同轴凝血退针法。研究者来自四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放射影像科。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年12月到年6月,在该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检查的例患者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的是BARD自动活检枪及配套的20G同轴穿刺针。
穿刺完毕后复查CT,仔细观察是否有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气胸按照以下标准分度:
轻度气胸:肺组织表明回缩小于2cm;
重度气胸:肺组织表明回缩2-4cm;
重度气胸:肺组织表面回缩大于4cm。
结果:
穿刺结果如下:
并发症上,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见下表:
讨论中作者提到:同轴法能避免多次穿刺,但此法人为建立了肺与外界的通道,增加了气胸的风险;另外如果穿刺损伤肺静脉,同轴套管如与大气相通,则空气可能经过套管进入损伤的肺静脉,导致空气栓塞。所以本研究采用的凝血退针法是在刚退出针芯时,就立即注入凝血酶封闭针道,然后快速插入活检枪,几乎避免了肺与外界的接触。所以研究组气胸发生率明显降低。
咯血,是由于穿刺导致血液进入支气管而咳出所致。凝血酶可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形成胶冻状纤维蛋白块而达到止血的作用。因此凝血酶不仅能减少出血,纤维蛋白还能封闭针道。另外取材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由于针道周围组织顺应性下降,封闭不及时。研究中在退针的全程,持续缓慢少量注入凝血酶,使得针道有一定的负压,保持液体封闭。所以研究组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于穿刺针道的闭合,目前还有注入自体凝血块、明胶海绵混悬液、甚至生理盐水等多种方法。通过本文献的阅读,又get到一种新手段:注入凝血酶。
国家目前在鼓励科研工作者将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对于未来的代表作制度也强调需要1/3的论文为中文。所以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我们也要考虑将一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介入放射学、中华放射学杂志等这样的介入、放射领域国内顶刊上。
有兴趣的朋友可下载全文阅读;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