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发症及处

一、“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发症及处理”

一、冲顶(osteotome)

又称闭合式提升术(closedsinuslift)或内提升术(internalsinuslift)

经牙槽嵴顶预备种植孔,在预备至接近窦底时,改用专用的骨凿将窦底骨冲击顶入窦内,提升窦底黏膜。根据所提升的高度,选择植入骨替代品后植入种植体,或直接植入种植体。

一般来说,所需提升高度约3mm时,采用这种术式是较为安全的;在预期提升高度为4~5mm时,有经验的医师仍选择这种术式,但穿破窦底黏膜的可能性增加,一旦穿破窦底黏膜后,难以进行补救;预期提升高度超过5mm时,建议采用侧壁开窗式窦底提升术式。

优点: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微,植入的骨代用品能保证位于以种植体顶端为中心的位置;

缺点:提升过程中需要敲击冲顶,会对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和恐惧。盲视下进行手术容易导致窦底黏膜穿破,且其一旦被穿破后,难以进行补救。

二、种植体植入

对于同期植入种植体,建议参考的标准是:上颌后牙区牙槽嵴宽度理想,高度6mm左右。

如若上颌窦底的骨质较好,能够获得牙槽嵴顶、上颌窦底双皮质固位,可适当放宽同期植入的适应证。

如果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差,植入扭力10Ncm,建议潜入愈合。

三、改良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1.结合超声骨刀

由于经牙槽嵴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须有一敲击冲顶的过程,会对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和恐惧,故临床上可先常规制备植入孔至接近窦底时,换用超声骨刀操作,由于超声骨刀可减少对软组织撕裂的风险,可以用其将种植孔底部的骨全部磨除至窦底黏膜处。

2.水囊或气囊的应用

为防止在提升窦底黏膜时将其撕裂,有学者提出用水囊或气囊将窦底黏膜推入上颌窦,以减少窦底黏膜撕裂的风险。但由于水囊或气囊是球形扩大,其作用点是在窦底黏膜最高处,此作用点远离需剥离的黏膜处,临床经验得出:剥离施力处越接近需剥离的黏膜与骨壁粘连处,出现黏膜撕裂的可能性越小;相反,越远离造成撕裂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这种方式还有待改进。

3.流体压力技术

采用牙槽嵴顶入路,用超声骨刀预备至上颌窦黏膜,检查其完整。应用密闭的空心提升器,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原理及帕斯卡定律,将生理溶液注射到上颌窦黏膜下空间,进行窦膜分离。膜穿孔风险下降、介入过程简单、医患不适程度低。

4.内窥镜的应用

由于经牙槽嵴冲顶式提升术式是在盲视下手术,而侧壁开窗式提升术式又有较大的创伤和术后反应,Kiyokawa等尝试采用内窥镜施行手术,这既可达到手术的可视,又可达到微创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改进方向。

四、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后的愈合期

五、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并发症

对于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而言,种植体的失败常常发生在愈合早期。手术失败与吸烟、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牙周情况、缺乏初期稳定性、剩余骨高度不足、过大的咬合力等因素有关。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种植体脱落、上颌窦炎、上颌窦黏膜穿孔

1.生物学并发症

与生物学过程有关,影响种植体支持组织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种植体丧失、种植体周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等。

确认此类并发症需要临床和X线检查。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种植体存留率:修复体负载后12~64个月(平均27.1月,中位数24月)存留率83%~%(平均95.9%,中位数97.3%)

2.上颌窦底黏膜穿孔

3.上颌窦炎

上颌窦手术后的感染只发生在少数病例中,约3%。

研究表明,术中黏膜穿孔与术后上颌窦移植物感染没有相关性。

全身系统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清创、冲洗能有效控制感染。治疗过程中,部分移植物可能丧失,大部分被骨组织覆盖,通常不需要再进行植骨手术即能进行种植手术。

文献报道,吸烟患者有更高的发生率。

二、“侧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发症及处理”

??一、侧壁开窗式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的侧壁是由前斜面和后斜面会聚于颧牙槽嵴而成,由于后斜面斜向后内,在临床操作中很难直视,因此开窗部位一般是从颧牙槽嵴后缘处开始,向前至前斜面,长度约15mm的部位开窗。于开窗部位进入上颌窦,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向内上方推移后,植入骨代用品,根据手术设计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

二、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的植入

术后是否同期植入种植体,取决于牙槽嵴剩余骨量。

常规治疗方案中,牙槽嵴剩余骨高度小于4mm时,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待新骨生成后,再行二期种植体植入。这种治疗方案由于需2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复诊次数,需要较长的治疗疗程。

三、开窗部位骨板的处理方式目前有3术式:磨除式、翻入式、揭盖式

1.磨除式

应用金钢砂磨头将开窗处的上颌窦前外侧壁完全磨除。

优点:是开窗的大小可在术中根据需要较为方便地调整。

缺点:是在骨壁磨除至接近上颌窦黏膜时有意外撕裂黏膜的可能,尤其是东方人上颌窦黏膜较薄,导致意外撕裂的可能性更大。

开窗处的骨壁是一很好的自体骨来源,专用的骨屑收集器,是在磨削骨壁的过程中与冷却盐水一起抽吸过滤,很难保证不受唾液的污染,所以在临床上较少应用。

利用骨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术前一定要通过CT评估术区骨壁的厚度。

2.翻入式

按开窗所设计的长方形边缘用金钢砂磨头作骨切开线,然后用一钝器轻敲使此长方形骨切开线内的骨板松动,形成一个铰链状结构翻入上颌窦内。让侧壁骨块成为新的上颌窦底。

缺点:在上颌窦内存在窦内纵隔时,手术操作较困难。因为在手术中通常难以确定窦内纵隔的确切位置,如果开窗部位未能避开时,则骨块的翻入就非常困难;另外,必须作2个小的开窗,这也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和难度。有研究证实:窦内纵隔的出现率可达20%以上。Zijderveld等认为,有48%的患者由于存在窦内纵隔影响到上颌窦提升的操作。

对于有纵隔存在的病例,临床多采用揭盖式的手术方式。

3.揭盖式

在开窗处磨至透见窦底黏膜呈淡蓝色后,用骨膜剥离子将骨块撬动、剥离并向外翻起。

骨纵隔的存在不影响原计划的开窗大小和部位。

由于上颌窦腔内存在一定的压力,有将窦内骨移植物向外推挤的趋势,可能从开窗部位推挤溢出。在完成提升植入骨移植物后,还可将所揭下的骨盖覆盖于骨窗处,可有效阻挡骨代用品溢出。此骨块多数为一长方形,所以还可以将其旋转90°嵌入骨窗内,阻挡效果更好。

游离骨块,若不能获得黏骨膜的有效供血,容易出现死骨,影响预后。

4.上颌窦底提升术侧开窗的处理:覆盖屏障膜、不覆盖屏障膜

建议:覆盖屏障膜,起GBR(引导骨再生)作用

四、不同情况下上颌窦提升术(SFE)的手术与修复时机

剩余牙槽嵴骨高度

一期手术

二期手术

修复程序

6mm

SFE(穿嵴、开窗)+同期植入种植体

不需要二期手术

一期手术后3个月

移植物

自体骨

自体骨+骨替代物(1:1)

骨替代物

3~6mm

SFE(开窗)+同期植入种植体

不需要二期手术

一期手术后3~4个月

一期手术后3~4个月

一期手术后6个月

移植物

自体骨

自体骨+骨替代物(1:1)

骨替代物

SFE(开窗)、初期稳定性不足

植入种植体

二期手术后3个月

二期手术后3个月

二期手术后3个月

移植物

自体骨

自体骨+骨替代物(1:1)

骨替代物

一期手术后4~6个月

一期手术后6个月

一期手术后9~12个月

3mm

SFE(开窗)

植入种植体

二期手术后3个月

二期手术后3个月

二期手术后3个月

移植物

自体骨

自体骨+骨替代物(1:1)

骨替代物

一期手术后6个月

一期手术后6~8个月

一期手术后9~12个月

-----本文摘录西泰克







































白癜风会传染吗
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zz/16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