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知多少
事情是从一例病例开始的。
病例患者,男,67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入院,医生给予药物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qd+替考拉宁冻干粉针0.4gqd抗感染,伏立康唑mgq12h抗真菌治疗,氨溴索30mgtid化痰,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tid,用药3天后患者出现幻听、幻觉等表现,自诉可以听到来自外界的讲话声、喊叫声,考虑是哪种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A.左氧氟沙星
B.替考拉宁
C.伏立康唑
D.氨溴索
E.异丙托溴铵
你选的答案是什么呢?
A?
还是C?
其中“用药查询”中关于左氧氟沙星这样说:
那么,选A吗?
不着急,咱们先从左氧氟沙星说起。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肠道感染,也用于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烧伤、术后伤口感染、外伤、胆囊炎等其他感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品,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已逐渐成为临床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引用的结论来自于沈阳市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统计,一共统计了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例。
不良反应有何特征?
性别和年龄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分布主要是19岁以上用药人群,分布较为均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由于说明书中注意事项提示本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但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其中0.87%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为8例18岁以下用药,因此临床对特殊人群的用药应参照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时间分布64.13%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症状发生在用药30min内。其中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良反应发生最快,均在用药1min以内。
通过口服给药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为第2天发现,且症状多以自行消退为结局,不良反应相对较为轻。
临床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不适,及时发现和处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主要临床表现42.50%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发红
19.89%的不良反应发生在胃肠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
9.13%的不良反应发生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局部麻木。
合理使用从剂量看,临床上存在一些用药剂量超出说明书描述剂量的现象,由于用药剂量的增加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也可加重一些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剂量进行合理使用。
从疗程看,临床上存在少数患者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其中最长使用者用药达28d,出现了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应注意按照说明书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选择抗菌药看,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应从宏观的角度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不过度或无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品之一,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安全、合理的使用,特别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及时识别并处置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的安全使用和广泛应用。
那么伏立康唑呢?其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幻觉、精神症状、神经病变)、视觉障碍、肝功能障碍、光敏反应和视觉功能障碍等。
患者应用伏立康唑出现幻觉有这样一个病例
所以小编决定将此文结束于一个病例。
病例
患者女,58岁,于8年9月3日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患者曾长期反复应用强的松治疗半年余,入院时强的松剂量为20mg/d。入院后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热,给予头孢匹胺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5d,疗效不明显,胸部CT示双肺纹理多,左肺上叶舌段可见片状高密度灶,边界欠清,左侧胸膜增厚;段及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开口通畅,纵膈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合临床考虑为真菌感染。13d开始应用伏立康唑针剂治疗,第1天给予0.4g,静脉滴注,2次/d;第2天起给
予0.2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第2天体温开始下降,但患者出现幻听、幻觉、幻嗅等表现,考虑可能与伏立康唑针有关;第3天下午起改为口服伏立康唑片治疗,晚间开始患者幻觉消失。
所以,正确答案是什么呢?用药有问题,可打开“用药查询”查一查哟~
点“阅读原文”,看看同行怎么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