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穿刺点出现红肿热痛,这个病例值

PICC因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推广。但任何静脉导管都有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PICC也不例外,尤其是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更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对于静脉导管局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或采取的措施不当,有并发血流感染的可能。

如下图中的患者,前一天局部皮肤发红,用碘伏棉球局部按压+口服头孢进行治疗,次日穿刺点化脓,分泌物培养为金葡菌感染,最终只能拔管。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因此,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分享

近日,一乳腺癌患者发现留置PICC导管的局部皮肤有红肿疼痛,NRS评分1分,体温正常。患者发现后及时报告了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

经评估,透明敷料固定妥当,穿刺点周围可见淡淡的发红,周围皮肤摸上去有硬结。见下图。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考虑PICC局部感染。责任护士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进行对症处理,次日患者即感到疼痛缓解。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该PICC导管于患者出院前拔除。

我们先来看一下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在PICC并发局部感染中的作用及患者使用后的感受:

再来看一下具体的处理方法:

局部处理:

1.采用酒精1遍-碘伏3遍-酒精2遍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皮肤自然待干。

2.取银离子藻酸盐约2cm*2cm大小一块,中间剪开一半后包绕导管,再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上滴上一点生理盐水(如有穿刺点渗液,无需使用生理盐水湿润)。

3.用透明薄膜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导管,高举平台法固定外露部分导管。

4.告知患者如局部疼痛加重,及时报告医生/护士。

后续评估及处理:

经处理,患者次日即感到疼痛缓解。2天后更换敷贴,穿刺点局部红肿疼痛及硬结已消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主管医生建议将导管拔除。

拔管后的穿刺点见

案例小结

PICC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免疫力低下,粒细胞缺乏,更容易发生。本案例中的患者,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局部感染的症状,通过采取采用银离子藻酸盐进行处理,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工作中务必重视患者的主诉,避免局部感染发展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银离子敷料的作用机制

用于穿刺点感染的方法有很多,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银离子敷料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机制。

银离子杀菌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就有伤口覆盖银片消毒、用银碗盛羊奶不腐败的说法,古希腊用银器来盛装饮用水,现代则将医院的供水系统,以便杀灭军团菌。由于银的昂贵和抗生素的出现,人们逐渐放弃了使用银杀菌,而耐药菌的出现,使银离子抗菌剂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银离子敷料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1.2%的银离子复合而成,在创面内经氧化后形成活性银离子,与蛋白组织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多重成分、酶类及DNA等结合,干扰细菌基因复制、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抑制并杀灭伤口表面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

不同于抗生素的是,银离子抗菌时细菌菌株不会发生耐药性改变,具有不导致耐药性产生的特点,抗菌性能好;且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及实验室分析,低浓度释放的银离子不经过体内代谢,无毒害作用,安全环保。因此,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穿刺点局部感染,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于PICC,这样告诉你的患者

PICC在治疗间隙期可以带管回家,但每周1次的维护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如患者及家属缺乏PICC的护理知识,对PICC维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做到定期维护,容易导致局部细菌繁殖而引起感染。

重视对PICC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PICC并发症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为方便与患者沟通,笔者总结了下面这张PICC清单,包含了导管维护时间、局部观察、导管观察、接头观察、敷料观察及带管期间禁止做的活动的内容,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文中图片及视频由作者提供

策划:GoEun,梅浙

投稿及合作:yinqihang

dxy.cn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中华护理杂志,,54(9).

2.江文,曾登芬.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15(2).

3.周晓红,柳国文.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25).

4.陈璐蔓.银离子敷料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30(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ys/11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