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优秀专家系列报道脚踏实地矜矜业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他则是这扇窗口的坚定守护者。
如果说,对这扇窗口的守护需要漫长的时间,迄今为止,他已为千百民众守护了整整26年。
詹锡亨
詹锡亨,医院眼耳鼻咽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先后到同济医院、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学习,近年来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了10多篇专业论文。
擅长:鼻内窥镜手术、显微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经耳显微镜中耳手术、经耳内镜鼓膜修补术、耳鼻咽喉肿瘤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喉癌切除+喉功能重建术等。
詹锡亨日常查看病历
“这是一直以来的习惯”。
八点钟上早班,七点整起床,洗漱一番,吃过早餐后,7点25分左右,科室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查看病人前一天的病例单,了解病人所做的检验报告……这是詹锡亨一天琐碎日常的开始。
从医26年来,日复一日,风里雨里,总是如此。
“我经常跟我们科室里年轻的医生说,‘你要提前半个小时或者20分钟过来,把自己所管病人的资料都要弄清楚,等到你查房的时候,病人向你了解情况你才能回答上来,否则病人怎么相信你?’”
詹锡亨(右三),年轻医生的“领路人”
“得学会认路。”
詹锡亨对科室里的新来年轻医生有着严格要求——打牢基础,特别是解剖基础。他将解剖过程比作生活中的认路,“如果连路都看不清,你肯定就走不好。”只有把解剖学好了,才能熟悉人体中的各条“通路”,路看清了,后面的就容易做好了。
除了生理上的“路”,詹锡亨还尽可能帮助年轻医生规划好职业生涯道路。根据每个医生的实际情况,擅长治疗方向、尚有欠缺的地方,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制定进修计划及进修方向。
詹锡亨参加义诊活动
“一定要对得起身上的这个责任。”
担子落到詹锡亨身上时,他是科室里的第三任主任。自年开科以来,眼耳鼻咽喉科长期处于缺人状态,尤其是年到年间,科室里包括詹锡亨在内只有3名医生值班。一线班、二线班轮班倒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
打退堂鼓的想法谁都会有,只是心头放不下的责任让人继续前行。
“既然领导把这个科室交给了你,那就一定要对得起你身上的这个责任,就这样顶过来了。”
詹锡亨耐心询问病人身体情况
后来,经过院里的协调,科室缺人的状态得到了缓解,但现在詹锡亨也仍然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眼耳鼻咽喉科的急诊患者很多,紧急会诊、深夜的手术也是常态,一个电话打来就要随叫随到,不敢去外地、不敢喝酒、就连以前爱好的钓鱼也慢慢丢下了。
只要接到手术电话,多晚都得来
最近的手术很多,单是詹锡亨主刀的,7月份有38台,8月份有41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三分之二,与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二分之一,增量很明显。
每接触一个患者,就像是多交了一个朋友。
詹锡亨细心为患者做检查
“我还经常跟年轻的医生说,来了一个病人,就相当于多交了一个朋友,我一直都是把病人当朋友当亲人来对待。”
“脚踏实地、矜矜业业。”
这是詹锡亨多年来一直秉持的信仰,他也一直在践行着。平时,詹锡亨会看看书,主要是看医学上,以及线上的手术视频及各个专家的讲课,针对性的查缺补漏,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一面面锦旗,也是一份份荣誉
科室的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在无言地诉说着詹锡亨和他带领的科室几十年来所获的荣誉。
医院第四届十佳专家——詹锡亨
付出以后得到病人的认可,让他特别有成就感,手术台上一站几小时的疲惫感也随之消散,詹锡亨笑着,明亮的眼睛旁有了一些皱纹,那是岁月的痕迹,也是他26年来坚守在临床一线的战绩。
文字:陈静秀
图片:谢骁意黄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