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对待抗微生物药物团结起来保护抗微

为提高公众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意识和水平,医院于11月18日上午,在医院1号楼门诊大厅开展了“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

医院医务部、药品管理科和门诊药房联合举办。4名药师分别为来院就诊患者和家属进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现场宣传与咨询,从患者角度出发向公众普及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讲解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随着更为广泛的药物出现更多耐药性,这项活动的重点从抗生素被扩大到所有抗微生物药物。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菌药物”名称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主题是“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

一.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指能抑制或杀伤致病微生物,从而使其生长、繁殖受阻的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消毒防腐药及临床治疗用抗微生物药物。消毒防腐药包括酚类、醇类、醛类、酸类、卤素类、氧化剂、染料类、重金属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如环氧乙烷等,可作为体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以消灭病源,防止病原体传播。临床治疗用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抑制和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临床广泛应用于抗感染的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呋喃类、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病药和抗病毒药等,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对病毒、寄生虫感染无效,更不适用于老百姓常说的炎症,因为抗菌药物不等于消炎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炎症是一个误区。

二.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遵循“四不”原则:

1、不自行买药:生病应正规就诊。

2、不主动要求:就诊时不主动要求医生处方抗菌药物。

3、不任意服药:应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正确服药。

4、不随意停药:需足疗程服药,也不应自行延长服药时间。

三.为何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呈现增长趋势?

·在人类、动物和植物中滥用和过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在人类、动物和植物中滥用和过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是耐药性感染的主要促发因素。不当的用药处方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欠佳也是个中缘由。例如,抗生素可杀死细菌,但不能杀死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感染。抗生素药物常常被错误地用于治疗这些疾病,或者在没有适当医疗监督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在农场动物和农业中也被过度使用。

·人和动物难以获得清洁饮用水、环境卫生和卫生设施——卫生保健机构、农场和社区环境的清洁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欠缺,以及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不足,都会助长耐药性感染的出现和传播。

·COVID-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期间对抗生素的滥用可能会加速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COVID-19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非由细菌引起,因此不应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除非同时存在细菌感染情况。

四.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1.

只要感冒发烧就服用抗微生物中的抗菌药物

首先感冒和发烧并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发烧原因有很多种。此外,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而发烧只是一种症状,需经医生诊断、明确病因后再用药,此时滥用抗菌药物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2.

认为越是新的、贵的抗微生物药物疗效越好

抗微生物药物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不同药物的杀菌或抑菌范围不同,针对不同的疾病。以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的好坏和级别是错误的,不能迷信新药或者高价药。

3.

主动要求医生开“消炎”药,甚至挂吊瓶

有的医院要求医生打吊瓶,一感冒就去挂“消炎”针,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应由医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输液治疗,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抗菌药物为主,病情严重者才考虑静脉给药。而且应该遵循能口服则不注射,能注射则不输液。这是因为静脉输液比口服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且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五.那么口服抗微生物药物时需要注意什么?

1.

哪些药需要空腹?哪些要是饭前?哪些是饭后?

服药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应该遵照医嘱、药师的用药指导或按照说明书建议正确服药。

(1)某些药物为肠溶制剂如红霉素肠溶胶囊,需饭前1小时口服。

(2)有的药饭后服用可得到最佳吸收效果,如头孢呋辛酯片(西力欣)宜餐后服用。

(3)有些药物空腹服用胃肠道反应大,宜餐后服用,如甲硝唑片。

2.

服用抗微生物药物时,日常的饮食有需要讲究的地方吗?

请遵照医嘱、药师的用药指导或按照说明书建议服药。比如钙铁等金属离子会影响部分抗微生物药如左氧氟沙星片、四环素片等的吸收而影响疗效,因此服用该类药物期间不宜与乳制品和补铁补钙药物同用,用药前后需间隔至少2小时。

3.

用药期间能饮酒吗?

在使用某些抗菌药物期间或前后口服酒精制品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要求用药前3天无饮酒及用药后7天内禁止饮酒和食用含酒精的药物、食物、饮料等。

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常见比如以下几种,需要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地尼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等。我们常见的含酒精的药品有复方甘草溶液、藿香正气水等等。在服用含酒精类药品时,一定不要同时随意服用抗菌药物。

一定要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更要停止过度使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供稿:张雯

编辑:刘云

审核:张传英谭清王劼

校对:张庆芳刘文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zd/10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