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临床面对面脑脊液细胞学查出肺癌脑

1、患者女38岁,既往体健,五个月前以左侧胸闷、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考虑左肺上叶恶性占位病变,诊断:左肺腺癌(Ⅳ期),肺内转移,胸膜转移,腹膜转移。于-11-14开始口服吉非替尼。-2-13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

2、查体:T:36.6℃,P:次/分,R:20次/分,BP:/75mmHg。神志清,精神差,左侧呼吸运动减弱,右侧呼吸运动正常,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11-02胸部CT:左肺上叶恶性占位病变,并肺内及胸膜转移,纵隔内及双侧腋下、右侧心膈角区多发淋巴结转移。-11-6腹水病理:考虑腺癌。-11-14EGFR分子检测:21外显子突变阳性。-01-31胸部CT结果回报:左肺恶性占位病变,并肺内及胸膜转移,较前相仿,肺间质改变,考虑癌性淋巴管炎,较前进展,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左侧胸腔及叶间积液较前相仿。

4、实验室检查:-10-13肿瘤标记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0.1(0-1.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8.36(0-16.3),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36.74(0-63),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4.06↑(0-2.08),癌胚抗原(CEA):74.76↑(0-5),CA:.5↑(0-35),人附睾蛋白4(HE4):↑(0-),AFP:1.64(0-13.6);

-11-03腹水常规:外观:黄色浑浊,李凡他试验:阳性,总蛋白定量43.9g/l,GLU:5.27mmol/l,WBC:×10^6/L,细胞形态如图:

图1图2

图3图4

如图1、2、3、4所示:这类细胞包体较大,异形性较高,包核核仁可见,包浆成云雾状腺腔样排列,符合腺癌特点。

-03-06肿标结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6.14↑(0-16.3),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18.82(0-63),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13.32↑(0-2.08),癌胚抗原(CEA):.3↑(0-5);同天脑脊液常规结果:外观:无色微混,潘氏蛋白反应:阴性,蛋白质0.29g/l,GLU:3.32mmol/l,CL:mmol/l,LAC:2.1mmol/l,WBC:5×10^6/L,RBC:×10^6/L。脑脊液细胞形态如图:

图5图6

图7图8

如图5、6、7、8所示:该类细胞与腹水中肿瘤细胞相似:这类细胞包体较大,异形性较高,包核核仁可见,包浆成云雾状腺腔样排列,符合腺癌特点。

-03-11头颅核磁共振结果回报提示脑内多发缺血灶,右侧上颌窦粘膜下囊肿。头颅核磁未见颅内有明显转移灶,但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提示,考虑患者脑膜转移。

-03-14脑脊液病理回报:脑脊液涂片见个别异型细胞,怀疑肿瘤细胞。结合患者头痛、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考虑患者存在脑膜转移,予以鞘内注药治疗。

5、总结:①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保护性屏障系统,它允许脑组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而一些异物和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这就防止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侵入脑内造成脑损伤。因为肺脏是一个血运丰富的脏器,肺癌细胞或癌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直接到达远处的器官,而脑部供血系统开口处于主动脉弓,癌细胞更容易进入脑循环系统,故肺癌远处转移进入脑组织的概率较其他器官明显增高。同时有研究表明肺癌具有噬神经组织的特性,对中枢神经组织具有特别的亲和力。②肺癌脑转移可能与肺癌生理及生物学特性有关,其中以腺癌多见。原因可能是肺腺癌以周围型多见,癌细胞容易侵犯肺部小血管及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发生远处转移,而鳞癌则以中央型多见,主要沿着局部支气管壁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直接浸润支气管周围组织,相对较少远处转移。由于鳞癌转移以直接扩散为主,小细胞癌转移很早可发生淋巴道和血行转移,而腺癌则多经血道转移,因此肺癌脑转移发生以腺癌、小细胞癌多见。③本案例中患者头部核磁共振虽未见明显转移灶,但结合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临床症状、病理报告等仍可以诊断为肺癌脑转移。

参考文献:

[1]吴幸谕,李劲.37例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2]张天锡.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

[3]丁俊杰,郑路雨.血脑屏障与肺癌脑转移的关系

检验视界网







































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
被患者誉为白癜风克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wbh.com/shdyyf/6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