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好儿女情洒布尔津记我市第二批援疆工
打开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域版图,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幅威武壮丽、英姿飒爽的“雄鸡图”。注目仰视,由东到西、从南到北,我们无时无刻不感慨祖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在雄鸡的“咽喉”部位,有一座风景如画的红色之城——通化市,她承载着东北抗联精神在巍巍长白山脉南麓熠熠生辉;在雄鸡“鸡尾”最高点,有一座梦幻般的童话之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她犹如阿尔泰山怀抱中的一颗明珠,在奔腾的额尔齐斯河畔闪闪发光。 从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始,两座相隔万里的城市,在党中央“援疆”政策的指引下,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北,飞架起一座饱含责任和深情的“彩虹桥”!多名优秀的通化儿女,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布尔津,用他们的责任担当和聪明才智,书写出一卷东西部共发展、各民族一家亲的壮丽篇章。
让我们把时间的节点回溯到年2月,伴随着祖国的一声召唤,我市从干部人才队伍中精心选拔出29名优秀代表,组成了以原二道江区纪委书记冯国宏为领队的第二批援疆工作队,他们毅然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三年来,援疆队全体同志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援疆工作部署,带着市委、市政府勇争第一的嘱托,按照“不负组织重托、不负家国情怀、不负新疆群众、不负援疆岁月”的新时期吉林援疆精神要求,以家乡党委政府为后盾,扎实开展各项援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倾一腔热血童话边城书壮志,感八方关爱白山松水续真情”的壮志豪言。在下乡义诊时各科专家会诊患者病情 项目援疆排忧解难惠民生提起项目援疆,津河社区建设项目和“两居工程”可以说是三年来通化援疆工作队抓项目惠民生的缩影。 原先办公场所狭小、基础设施简陋的布尔津镇津河社区,三年间,通化援疆工作队全额投入资金万元,新建了平方米三层全新的办公阵地。走进津河社区,从办公室到各类活动室装修精致、设施健全,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津河社区居民王翠兰退休后,跳广场舞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新的办公阵地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王翠兰说:“退休后,我有很多空闲时间,想和朋友们一起练舞、健身,新社区满足了我们的这些需求。现在,我们早晚都会来社区练书法、跳舞。平时还可以在社区医务室量血压、做心电图等。这里环境整洁、设备先进,在援疆省市的帮助下,我们的退休生活既充实又幸福。” 三年来,援疆工作队开展的以“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为主要内容的“两居工程”累计投资万元,补贴农(牧)户户。“两居工程”让全县的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排排、一栋栋整齐划一的住房,让他们一改往日的“草原牧歌”,开启了“庭院起舞”的新生活。在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喀拉阿尕什村,走进7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贵生老汉家,整洁的安居房、优惠的扶贫政策让老汉笑逐颜开:“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哦,感谢通化援疆工作队,不仅帮我建了新房子,还帮忙装修,这是我们老来得福啊!我们老两口虽然年龄大了,身体有病,但也不能躺在家里等饭吃,今年我家养了10只羊,还有50只鸡,加上耕地和低保收入,年底两口人收入差不多能达到多元。每天干完活,我和老伴儿在一起打打算盘,想到这些心里就美滋滋的。”除此之外,通化援疆队还结合美丽乡村实施了“两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万元,实施了路灯、人行道、给排水、房屋粉刷、围墙粉刷、绿化带围栏、地面硬化等工程,彻底解决了农牧民家庭住房及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惠及四个村户位农牧民群众。节假日援疆队同志们一起包饺子开展援疆工作以来,通化援疆工作队本着项目谋划围绕“向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倾斜,向旅游等主导产业倾斜,向民生扶贫领域倾斜,向基层基础倾斜”的原则,充分发挥援疆资金雪中送炭的作用,全力支持地方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5万元,实施各类项目多项,重点实施了工程类项目36项,总投资.2万元,项目涵盖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津河社区、基层阵地建设、旅游驿站、农水灌溉、党建图书馆、清洁供暖管网改造等。 此外,在实施好援疆计划内资金项目的同时,援疆工作队还积极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省市领导来布尔津调研指导的有利契机,全面汇报援疆项目工作情况,积极争得家乡县市的大力支持,形成援建的强大合力,累计争取计划外资金.6万元,重点实施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党建图书馆、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急救车购置等项目,解决了各项目单位的燃眉之急,把市委、市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边疆各族百姓的心坎上。 教育援疆甘为红烛育后人布尔津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辖区内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汉族只占全县人口的30%。在这样的地域,开展教育援疆,民族习惯和语言差异带来的困难不言而喻。 援疆工作队的10名教师们时刻遵照援疆队领导“先融后教”的指导理念,积极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与老师、家长、学生交朋友,深度融入当地工作和生活。开展“组团式”援疆,布尔津县初级中学援疆教师从七年级就跟班,他们克服语言、教学方法等诸多困难,主动加大工作量,所带班级成绩稳步上升,得到校方和家长的认可与好评。布尔津县高级中学的援疆教师被组织安排到中层领导岗位、任年级组长或在校办、教务处工作任职,成为高级中学的骨干力量。年8月底,20个“万名教师”援疆支教,又大大补充了援疆教学力量。定期例会,援疆队同志交流思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来自辉南县七中的贾淑荣老师在布尔津县初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她时刻感觉到由于浓郁的民族文化影响,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不仅作文、阅读能力近乎盲点,连基础字词也很难过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贾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稳抓基础,完成教材内的教学任务;把课余时间分成两大块,把学生分成两批队,主动加班,给学生补基础。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换来的是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很多孩子的才华禀赋开始吐蕾绽放,成为令人艳羡的文坛小使者,她所教的学生王嘉伟不仅作文获得模考最高分,同时个人成绩获得模考语文第一名。 同时,为了打造一支叫得响、带不走的名师队伍,每名援疆教师都参与了师徒结对活动,每个老师都结对两到三人。每每提到这些,现任教于布尔津县高中的通化市第一中学的王占君老师无不骄傲地说:“我带出了三个好徒弟!叶尔扎提就是其中之一。”在传帮带过程中,王占君和叶尔扎提认真对待每一个教案,不厌其烦反复研磨。他首先让叶尔扎提自己试讲反思,然后通过听课指导,明确亮出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再邀请其他的领导同事来评课。他们师徒经常在一起交流教学方法,研究如何从教学技术上启发学生思维,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授课方面的技巧,成为了一起成长进步的好朋友。现在叶尔扎提的教学方式方法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氛围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就这样,来自通化的29名援疆教师共结对76人,给布尔津县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此外,援疆工作队还积极实行“引凤架桥”工程,有效缓解当地师资和培训不足的情况。截至目前,引进通化地区名校长1名,赴东三省师范高校为布尔津学校招聘特岗教师21名,15名长春师范大学支教大学生来布支教,有效缓解师资不足局面。为加强受援地教育师资培训,援疆工作队出资10万元先后资助布尔津县高级中学20名骨干教师赴通化进行考察培训,通过考察学校、开展座谈、专家讲座、进班听课等方式,沟通了感情,开阔了眼界,与通化地区各县市高中都结成了6个共建对子,为今后两地校际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援疆教师与学生们和谐相处 三年来,援疆工作队还发放教育援疆资金9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人次;列资万元用于改善县高级中学、白湖路小学教学设备设施;协调计划外资金0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卧龙湾路双语幼儿园,多个各族孩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医疗援疆救死扶伤除病痛在援疆工作队,“医者仁心,大爱西行”是11名援疆医生的共同心声。布尔津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由于区域交通不便加之医疗力量薄弱,致使当地各族群众就医治病存在种种难题。 入疆伊始,援疆工作队首先从加强基础培训做起。医院、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的援疆医生们通过带教、学术讲座、病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当地医疗人才的培养;利用查房、开具医嘱等机会进行现场指导,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使临床医生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通过对全县的各类医师及各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对全县全民体检督导发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及集中授课……这一桩桩一件件看来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却实实在在为边城布尔津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三年来,援疆医生共培训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妇幼从业人员、疾病防控专兼职人员0余人次,规范病历余本,促进了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医院的援疆医生金光明是第二次来到布尔津开展医疗援疆工作了,谈起自己的两次援疆经历,金光明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医生,援疆是对我精神上的历练。入疆以来,医院完成手术多例,这个手术数医院的年手术量,门诊诊治病人余例,全科大查房40余次,会诊及急诊50余次,下乡医疗10余次,到乡镇义诊余人次,完成的小儿拇指多指畸形型术、手外伤皮瓣修补术、开放性粗隆间骨折修复术,陈旧性远尺桡关节损伤重建术,膝关节镜手术等很多手术都是布尔津首例。” 同时,援疆工作队还积极引入先进医疗技术惠及布尔津县各族群众。援疆医生不仅引入先进的理念、前沿的管理方法,还发挥技术优势及专业特长,启动速冻病理、胃肠彩超、宫腔镜2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VII型左拇指多指畸形矫形术、耳鼻喉患者入院手术等技术,填补了十余项县内医疗的空白。县妇幼保健院分别开展了彩超产后盆底筛查、计划生育手术、产后盆底康复、产后盆底功能检查及6个月以内的婴儿髋关节筛查、拓展妇幼健康项目等业务。县疾控指导检验人员利用线性回归计算检验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布尔津县疾控中心医疗废品管理制度,规范了处理流程。 医院的援疆医生赵海峰从年2月医院五官科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由于布尔津县气候干燥,风沙大、光照时间久、光线强,眼科及耳鼻喉患者非常多。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赵海峰率先在本科室开展了青少年近视防控、儿童弱视诊断及治疗、急性创伤整形手术、各种颜面部肿物切除整形手术、眼表及眼内手术、全麻下眼眶肿物切除术,期间抢救急重症儿童复杂眼外伤1例,填补了当地医疗手术空白;同时实施鼻内镜下上颌窦根治术,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眼内容物摘除义眼台植入术,平均每天门诊量30-40余人次,每年门诊手术量余例。 援疆工作队的医生们就是医院诊疗工作,长期坚持二线值班,急诊手术及急会诊随叫随到,不用转院就解决急难患者的治疗,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截至目前,诊治患者2.1万余人次,手术台次。积极深入基层下乡义诊共计20余次,服务基层农牧民上万人次。 此外,援疆工作队还积极谋划医疗援疆项目建设,安排对口援疆资金万元,倾力打造的布尔津县黑流滩医疗急救项目,投入万为6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了PACS系统,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助力医共体建设。投入资金50万元购置两辆专用车辆,提高疫苗冷藏运输和急救转运能力。 严管厚爱援疆战友一家亲 从入疆工作的第一天起,援疆工作队就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坚决执行不准驾驶机动车等援疆三项铁律,坚持请销假、日报告、季工作报告、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管理等工作制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重大事项会议决定,保证了援疆队员人身安全和资金安全。在生活保障方面,积极改善队员伙食,科学拟定菜谱,索证索票,保证食品安全,定期配发水果、酸奶、方便面等,确保误时不误餐。按前指规定发放生日、教师节、医师节、建军节等节日补助,订购生日蛋糕。按地区标准发放驻村补助和年度考核评优奖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开展了三次“爱新疆·爱援疆”摄影比赛和两届台球赛、乒乓球赛,与县直单位举办篮球友谊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了业余生活,增强了凝聚力。开办了冬不拉培训班,一些人能弹奏简单的曲子,黑走马也跳得有模有样。节假日组织队员会餐、包饺子、庭院烧烤等活动,让队员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开展了“红色教育兵团行”活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深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初心。 援疆三年,第二批援疆工作队冯国宏、宋涛、张浩、王菲、夏其斌、单东斌、徐大鹏7名干部,10名教师,11名医生,1名水利专家忍受远离亲人的思乡之苦,承受援疆工作队员家属中11名至亲离世之痛,隐忍一名教师援友突然撒手人寰的悲伤之情,义无反顾地扎根祖国西北边陲;0多个日日夜夜,29名优秀的通化儿女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援疆工作第一线,他们与本地干部一样开展“两个全覆盖”,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传递党的声音、帮助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做实事、解真忧,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在当地汉族群众的心中,他们是和蔼可亲的“贴心人”,在当地哈萨克族群众眼里,他们是无时不在的“扎合斯阿达么(贴心人)”!援疆工作队同志获得荣誉,大家合影留念。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第二批援疆工作队的辛勤工作也被当地种族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截至目前,工作队共有19人次受县级以上表彰,其中冯国宏获得年度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宋涛获得地区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占君获得地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通化援疆队临时党支部获得地区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来源:通化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